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11年度中心信息公开年报
来源:本站 时间:2012-03-22 13:56:19 浏览次数: 字号:[ ]

       本年报是根据《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宜政办发[2008]127号)的要求,由宜兴市行政服务中心(简称“中心”)编制的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费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与附表。

 

      如对本年报有任何异议,请联系:宜兴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地址:宜兴市东山西路68号宜兴市行服务中心办公室,联系电话:87971996。

   一、概 述

      中心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并明确了“主要领导负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处室负责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2011年,在中心服务大厅设立了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并采取三项有力措施,确保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转正常,有序推进。

      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心修订完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社会评议、考评追究和定期例会、定期报告、定期检查等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做到了“领导有力、落实有人、信息有据、公开有规”。

      二是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培训。把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制度纳入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范畴,结合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组织了专题业务培训和考核竞赛活动,促进了全市行政服务系统政府信息公开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各项规范的要求,对中心所涉及的政府信息进行分类和清理,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将涉及与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相关的政府信息,在规定时限内主动向社会公开。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中心积极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加大政府信息公开评议力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务实高效。

   (一)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

      一是网络公开。全面推进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建立了运行管理制度,下发了深化运行意见,强化了运行培训考核,推进了网上政务公开。

      二是平台公开。在服务大厅增设事项公开、政务公开和办件查询系统等三类便民信息平台,通过公开办理事项、办理进度、办理结果对政府信息进行实时发布。

      三是文本公开。编印便民联系卡,公开中心办公地址和联系方式;在大厅服务窗口设有《办事须知》和《服务指南》,方便企业群众查阅。

   (二)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一是公开职能。将中心职能、领导简介、工作分工、内设处室、联系方式和行政服务事项对外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公开决策。将政策法规、年度规划计划、政务动态、重点工作和工作进度对外公开,主动接受群众评议。

      三是公开举措。将“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助残服务、热线服务”等创新举措公开,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行政服务。

   (三)加大政府信息公开评议。

      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为中心行风监督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不间断暗访和督查。2011年,办事群众对中心服务满意率达99%以上,在千人评议机关活动中,中心排序不断提升。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情况

     全年,未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事项。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情况

     全年,未发生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费事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全年,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的行政复议类案件,未收到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诉讼类案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主要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中心将按照“打造‘三一’中心”的目标要求,从三方面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即时反应制度。要进一步优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缩短政府信息公开响应时限,即时变更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二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长效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宣传教育、运作协调、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长效管理和良性发展。

     三是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导读服务。年内,中心将有计划、有重点的对行政服务文件政策进行导读,帮助企业群众理解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行政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与附表

     如未明确说明,本年报所涉及的统计时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