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04期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兴市质量强市活动201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时间:2013-04-30 14:31:00   [        ]     
文号 宜政办发[2013]43号
制发机关 中国宜兴
成文日期 2013-10-14
文件类别
文件状态 执行中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部门:

《宜兴市质量强市活动2013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三年四月一日

 

宜兴市质量强市活动2013年行动计划

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宜政发[2012]92号)和上级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定《宜兴市质量强市活动2013年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1、产品质量目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生产许可证、 3C认证证书覆盖率达100%;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重点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6%以上;进出口商品法检合格率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

2、工程质量目标: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以上;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持续提高;新开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新开工受监工程覆盖率达100%,工程质量备案率达100%。

3、服务质量目标:积极争取国家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全国甚至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高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品牌和项目。

二、重点工作

(一)强化企业质量建设

1、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教育,落实企业负责人对质量安全的首要责任和直接责任,实施规模骨干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全年至少培养15名首席质量官。

2、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制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政策措施,建立质量失信惩戒制度,将严重违法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完善全市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健全质量信用评价部门联动机制。在规模骨干企业和许可证、3C认证产品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并完成60%以上工作量。

3、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施工和服务,严格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扩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范围。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等自愿性认证,逐步在交通运输、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推行服务质量管理认证。

4、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强质量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质量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企业聘用、培养质量人才,提升全市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二)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1、培育特色质量精神。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理念,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作为宜兴城市质量精神,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2、设立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根据设施、人员、环境、安全、经费支持等方面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至2家企业作为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其培养中小学生质量意识、提升全民质量素质等作用。

3、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组织实施质量月、3•15、科普宣传周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深入企业、社区、乡村普及质量基础知识,加快形成各类企业依法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三)夯实城市质量基础

1、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务实推进四项工程:一是标准水平提升工程。确保全市符合采标条件的省名牌产品100%采标生产;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现行有效率达98%以上,到期企业标准复审率不低于98%。二是新兴产业标准化基础工程。鼓励企业创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标准或标准体系,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循环经济、自主创新、良好行为等标准化试点项目。三是标准制修订攻坚工程。组织申报10只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以电线电缆、环保等支柱产业为依托,研究提出联盟标准制修订项目。四是惠农兴服推广工程。加强青茶标准化示范区等在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好新一轮申报工作;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社区服务、旅游业、物流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全市服务标准覆盖率。

2、加强计量基础工作。组织好四个专项行动:一是计量惠民行动。确保全市集贸市场、村级卫生室、社会福利机构、计生指导站的在用计量器具全部免费检定到位。二是计量诚信行动。推进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超市、医院、眼镜店等单位创建诚信计量示范单位,作出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践行诚信公约。三是计量节能行动。完成三分之一以上“省万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的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开展能效对标和能效测试;配合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计量校准工作。四是计量建设行动。加强工业企业计量体系建设,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耗节能、增加效益夯实计量管理基础;加强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提升计量检测服务能力水平,尽快形成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计量体系。

3、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完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度。加强对国家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陶瓷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引领、监督、促进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加快国家环保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步伐,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把该中心建成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标准研究、技术咨询和培训、科技研发和创新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完善“12365”、“12315”质量投诉、农产品质量检验、建设工程质量监检、食品速测、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质量抽检、信息查询发布等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更好地维护用户和消费者权益。

(四)加强质量宏观管理

1、不断优化质量工作格局。强化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运作模式,加大政府综合管理力度,提升监管部门履职能力。组织开展质量强镇、质量强企活动,加强市镇两级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定期分析质量状况,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大力推进名牌培育创建。制定实施名牌、品牌培育计划,组织规模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全年争创省名牌产品8只以上、驰名商标及著名商标7只以上、省级以上优质精品工程项目4只以上。加大名牌产品、商标保护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推进资本经营。加大区域品牌创建的引导扶持力度,提升质量水平,努力打造一批群众喜爱、市场认可、价值不断提升的知名品牌。

3、争创高层次质量奖项。引导质量好、效益佳、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申报“无锡市市长质量奖”、“江苏省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力争申报各级质量奖及质量管理奖企业6家以上。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将质量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带动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五)强化质量监督管理

1、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运用市场准入、强制性认证等监管手段,严守市场入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食品、电线电缆、紫砂陶、重点工程主要原材料等重点产品的质量监测。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加监管频次,追溯源头质量;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强化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全过程跟踪监控,落实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文明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出入境疫病疫情监控,完善出入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进出境信息服务平台和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健全食品进出口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禁污染环境、危害安全健康的食品在我市进出口。

2、加强风险防控管理。健全企业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探索开展产品质量伤害监测,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预警机制和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出入境动植物疫情疫病预警防控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强化食品、电线电缆、重大工程等重点产品和工程的质量安全综合协调,健全日常防控、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应急处理、信息发布等制度,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严打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健全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执法联动机制,落实质量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及管理措施,组织开展电线电缆、食品、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市场的专项执法整治,确保不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群众权益。

(六)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1、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产(商)品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产(商)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农产品、食品、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增强研发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实现质量提升。提高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显著改善产品质量、品种、效益,大幅提升节能环保性能,培育一批质量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

2、着力提升工程质量。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提高重大建设工程耐久性、安全性,在治理工程质量通病上取得明显成效。增强工程技术质量创新能力,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致力提高保障房工程建设质量水平,推进采纳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大力开展鲁班奖、省扬子杯等国家、省优质工程奖争创活动。

3、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四化”要求,开展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水平比对活动,提升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展“生产性服务示范区”和“生产服务功能企业”创建认定工作,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强“老字号”服务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和精品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种类,切实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

三、组织实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镇两级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质量强市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加强对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加快形成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序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强镇、质量强企各项工作。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扶持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完善质量发展激励措施。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对质量强市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标准、质量改进、品牌培育、技术研发、质量宣传和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企业形成稳定的质量提升经费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质量提升的信贷支持力度。

3、严格绩效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强市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分解目标,强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镇级政府考核体系,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质量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确保质量强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营造良好质量氛围。大力宣传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质量管理的先进典型,加强质量舆论监督,加大质量违法案件曝光力度,震慑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质量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政府重视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