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领域服务 >  > 社会公益
社会公益
返回>>

周铁镇创新扶持薄弱村“造血生肌”

因地制宜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17-06-19 09:34:30  浏览次数:413

 6月14日下午,周铁镇前观村的成片农田里,现代化的插秧机欢快地穿梭于田间。正在田头查看夏种工作的该村党总支书记王育明喜滋滋地说:“今年夏种起,加入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不仅种田省力,还有土地股金收入,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将逐步走出困境,步入脱贫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前观村组建了市观景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该村251户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规模达632亩,专门种植优质无公害水稻,由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加工销售,并以“褚店贡米”的品牌打入市场销售。通过这一举措,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18万元左右。村民作为股东,不仅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保底收入,年底还能享受二次分红。在上级结对帮扶部门的支持下,今年该村已有300多亩的优质大米提前被预订。

前观村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是周铁镇积极探索薄弱村整体脱贫转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周铁镇因地制宜,创新思维,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土地入股、农业服务、物业租赁这三种形式,形成村级长期稳健可持续收入,推动强村富民工程建设提速。针对从事耕作农户年龄相对偏大、农户科学种田和发展规模化种植力不从心的现状,去年该镇王茂村引进一家专业种子公司,逐步流转近1600亩土地,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稻麦良种基地,并由该公司组建了市沃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5月,该村还投资100万元,分两期引进10台稻麦烘干机建设烘干设备中心,提供烘干服务。通过这一举措,村里每年可以增加20多万元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管理费和10多万元的烘干服务费。今年50多岁的农户温宝良,去年把自己的约4亩承包田流转给种子公司,并在合作社上班。由此,他每年可获得约28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领到一笔固定的工资。

有效盘活土地等闲置资源,通过建造标准化厂房或生产车间,并采用物业租赁的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周铁镇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转化的另一“妙招”。欧毛渎村村集体有一块8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今年2月,村委会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自筹资金60多万元,利用这块空地建造了一座用于机械制造的标准生产车间,并通过网上招投标平台进行招租。预计,村里每年可获得10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村里还盘活另一处30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同样采用租赁的方式,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今明两年,村里将加大投资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户种植环境,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欧毛渎村党总支书记宋春洪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