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会议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18-01-19 15:10:11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18-05850 生成日期 2018-01-19 公开日期 2018-01-19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报告
关键词 总结,报告,发言 分类词 文秘工作,行政事务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17日在宜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7日在宜兴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张 立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宜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在中共宜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开展“两聚一高”新实践,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健康态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4亿元、可比价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2亿元、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3.9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8亿元、增长11%;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981.6亿元、增长16%,增幅创六年来最高;实现到位注册外资4.7亿美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增幅居无锡首位。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宜兴新时代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产业强市开局良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重大项目强劲发力。成功引进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东方环晟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远东福斯特电池等超5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当年重特大项目签约数、单体规模均刷新历史纪录。首次获得无锡重大产业综合奖补资金7000万元。认真落实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观摩等项目推进机制,顺利完成省、无锡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35只市定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金融环境稳定优化。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立案查处案件6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8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查获隐匿资产6.1亿元,为金融生态重回健康轨道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一企一策、分类处置,综合运用组建银团、联合授信、资产重组等办法,锁定节点企业、推动“破圈解链”,全年未出现新的明显风险点、未新增大额不良贷款。引导银行加大对上争取、加强自主消化,同步实施政府精准打包,处置不良贷款18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降至2.3%,连续3年实现下降。成立市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合理使用政府资源调配、目标考核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放力度,扭转了新增信贷连续5年回落的不利局面,实体经济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0亿元。企业发展量质齐升。召开全市企业发展大会,出台降成本、优服务等系列政策,进一步强化“比效益、比贡献”“讲信誉、讲担当”鲜明导向。税收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4家,红牛饮料成为全市首家税收超5亿元企业。产值前150位企业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1.5%。远东控股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重整盘活40家企业闲置资产,涉及土地2500亩、厂房64万平方米,协议收购金额15亿元。企业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工业企业比例达33%。新引进国际技术合作项目11只,入选省双创计划各类项目12只、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9名。江华集团、雷蒙化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宝银特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帝科电子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省级智能车间2个,5家企业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0个。俊知技术获评全省智能制造先进企业。资本经营稳步推进,鹏鹞环保成为全市首家A股上市环保企业,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完成股权融资33亿元。三次产业协同并进。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工业总产值突破390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323.8亿元;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规模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5%、25%、10%。首次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十强。现代服务业稳中提质,万达广场、八佰伴等商贸骨干业态优化,2家专业市场成交额突破百亿。电子商务在线交易额增幅超30%,恒隆紫砂电商园成为全市首家省级电商示范园区。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创”工作有序推进,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均实现新增长。成功举办素博会、目连节、梁祝爱情文化节等各级各类节庆活动,持续打响宜兴旅游品牌。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2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持续提高,“三品”产量占种植业总产量比重较上年提升6.6个百分点。阳羡雪芽等3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高标准完成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76.7万亩。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改革举措加快落地。积极开展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构建事权清晰、财随事转管理格局,更好促进市镇两级财政高效安全运行。获评全国财政管理先进市。市交通产业集团挂牌组建,为面上推进国企改革探索路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实现“3550”为目标,全面推广模拟审批和代办服务,不见面审批率达86.7%。政务服务网“旗舰店”全省率先上线,“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搬迁新址,政务服务的软硬环境同步提升。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丁蜀镇承接下放行政权力事项全面到位,官林镇成为我市第二个省级“强镇扩权”试点镇。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搭建市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实施村级资金镇财政所管理、村级工程镇级代建。开展建设工程招投标改革试点,建立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逐步推行“评定分离”等制度。开放型经济成果丰硕。成功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4只,制造业到位注册外资占比达81.2%。市投资促进中心组建成立,成为统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平台。对外贸易增速平稳,完成进出口275.7亿元,其中出口227.5亿元、增长13.9%。雅克科技、博砚电子成功实现境外并购。重点园区支撑增强。“一园两区”规模工业产值、到位注册外资占全市比重达44%、90%,较上年分别提升3.2、39个百分点。环科园坚持优平台和抓项目协同发力,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载体有序推进,沪宁钢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开发区成功引进超10亿元项目8只,其中2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工业投入占全市比重达32.7%;军民融合产业园正式获批,10只项目先期入驻。陶瓷产业园区特色发展步伐加快,工业陶瓷产值占比超50%;通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翼飞机项目厂房主体完工,华飞航空、亚捷通航等项目积极推进。

  三、城乡建设品质为先,宜居魅力更为彰显

  创城攻坚补短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相继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突出交通秩序管控,设定严管路20条,设置中央隔离栏20公里,新施划停车泊位2.5万个。狠抓市容市貌提升,开展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专项整治300多轮次,取缔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行为8万多起,清理乱堆放、乱张贴3万多处。加快小区面貌改善,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1个,修复破损路面2.2万平方米,新增楼道照明近万处。推动文明创建向镇村延伸,和桥镇、西渚白塔村分别创成全国文明镇、全国文明村。科学规划强引领。主动融入锡宜一体化进程,确定宜马快速通道、锡宜城际轨道S2线等“6+1”重大载体,加强与无锡的互联互通互动。以列入全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多规融合为方向,初步形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通过省级专家技术评审。东氿新城控制性详规、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规编制完成。“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完善配套提功能。高铁宜兴站停靠车次增至148列,在宁杭线同类城市中率先开行至上海始发列车;宁杭高速宜兴东互通主体建成,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破土动工,对外交通格局持续优化。陶都路、宜浦路、宜北路改造有序推进,顶上桥、城西路网综合改造如期完工。桃花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新建供水主管网96公里、天然气管道80公里,220kV新宜兴变迁建工程启动实施,优质保供能力稳步提升。完成城区31处防汛应急工程。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复查验收。市文化中心群体建筑获詹天佑奖。统筹城乡优环境。环科大道南延段、善龙路、洑湖路基本贯通,360省道西张段、潘西线等工程全面开工,新西氿大桥顺利合龙,和闸线、周万线等8条县道改造竣工;150公里农村道路、25座农桥提档升级。农村水利工程投入6.1亿元、同比增长166%,当年投入创历史新高;山区库塘治理、圩区除险加固等工程如期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前期加快推进。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全面启动。老集镇改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有序实施。湖氵父张阳村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丁蜀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获无锡市腾飞奖。

  四、“263”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两减”高效推进。实施燃煤工业窑炉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去产能要求,完成4家热电企业节能减排及环保升级改造,削减煤炭消费总量3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53.8%。排定“四个一批”化工生产企业567家,设立总额2.5亿元的市级“减化”奖补专项资金,签约关停225家、关停到位141家,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六治”全面推开。实施重点治太工程59项,完成太湖湖体80万方应急清淤,推进19条重点河道综合整治,7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较上年增加3条,连续十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城北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启动。“控源截污”两年行动计划加速实施,新建污水管网200公里,完成274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主体工程;蛟桥河、谢桥河等7条城区河道清淤、截污工程如期完工。禁养区840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限、适养区758家畜禽养殖场整治到位,滆湖围网养殖整治、沿太湖3公里缓冲带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实质性启动。实施两大化工园区、53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66.9%、较上年提升10.1个百分点。“三提升”加快落实。科学编制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方案及规划,高标准确立4大类31项56个建设指标。探索重点河道精准治理模式,制订市镇重点河道“一河一策”,实现全市各类水域“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强化差别化、集约化供地导向,推动土地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105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严格执行环境执法双随机抽查制度,从快从严从重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效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和环保部太湖治理专项督导反馈问题整改。

  五、聚焦富民多点发力,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富民增收稳步推进。制订聚焦富民30条政策措施,努力把发展成果转变为富民实效。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800元、25600元,均增长8%。民生投入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到75%。11件4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任务。落实援企稳岗、扶持创业各项举措,实现就业2.9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974人。精准扶贫持续攻坚,2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脱困转化,6686户低收入家庭纳入“阳光扶贫”。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增社保扩面1.1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85元、700元。出台特困家庭深度救助政策,因病致贫等“支出型”贫困问题得到更好解决。累计发放慈善救助金392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9万人次。福利中心颐养院等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新模式得到推广。实施棚户区改造4692套,新增住房保障家庭196户。公共服务稳步提升。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向,持续造浓崇文尚教良好氛围。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成功签约。高考成绩实现整体提升。宜兴中专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两项金奖第一名。12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集团组建到位。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周铁小学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完成开工前期准备,精神卫生中心、急救中心、红十字会血站全面建成、即将启用,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市域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面二孩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出生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市文化中心全年到馆174万人次。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揭牌成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体系持续向镇村延伸。高水平举办第九届国际陶文化节,加强与境内外主要陶瓷产区的互动交流,中国陶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际越野行走公开赛、国际风筝邀请赛等高规格赛事取得圆满成功。被评为2017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社会治理稳步强化。“社区+”平台助推公共服务深入基层,社区协商自治试点有序推开。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全年参与超1.7万人次。“三网三机制”建设成效明显,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深入实施,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3.7%。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高危工艺、粉尘涉爆、租赁厂房、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获首批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基层司法所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信访稳定工作继续保持省内领先,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圆满完成十九大服务保障任务。

  六、自身建设着力加强,依法行政有力践行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开展工作,主动接受人大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02件,满意率达95.6%。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修订完善新一届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议事规则,持续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政府涉法事项审核把关。以财政同级审、工程投资审计为重点,全面强化审计监督,开展审计项目125个,整改问题资金4亿元。政府组成部门接受纪检监察派驻监督实现全覆盖,市委巡察反馈整改意见建议刚性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3%。积极开展“连心富民、联企强市”大走访活动,“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办结事项达10.4万件,一大批群众关心和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对口支援、友城交流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等工作不断深化,广电、物价、统计、统计调查、供销、档案、史志、侨务、民族宗教、人防等工作稳步发展,税务、海关、国检、烟草、盐务、海事、邮政、通信、气象、公积金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新一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呈现崭新气象:干事创业的状态不断提振,在挑战面前敢于亮剑,在困难面前勇于担当,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着力突破影响发展的藩篱束缚,充分展现了奋发昂扬的精气神;重点工作的绩效不断提升,狠抓全局的重点、重点的关键、关键的具体,高效推进产业强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金融生态维护、“263”专项行动等工作,全力交出了一份过硬的成绩单;执政为民的自觉不断增强,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有机结合,突出民生建设的稳定性、连续性、普惠性,有效提升了政府工作的精准度。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广大干群的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宜单位干部职工,向驻宜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宜兴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企业金融风险尚未彻底化解,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项目招引机制仍需完善,优质产业项目推进还需加大力度;部分企业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意识不强,发展质效有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仍未破题,亟需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协调,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高位均衡度仍需提升;少数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抓落实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等等。我们一定正视问题、加快解决,让全市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2018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宜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把握宁杭生态经济带、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锡宜一体化建设等战略机遇,不遗余力推动产业强市、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系统化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综合平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累积性、深层次矛盾,一步一步抓推进、一件一件抓化解,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致力在补短板、除积弊中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快转型、防风险、促改革、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无锡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以上;完成到位注册外资4.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全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打造更高水平的产业强市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聚焦项目、企业、园区和服务,找准着力点、打好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稳健运行、持续向好。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强化抓项目的力度、热度,注重引项目与促落地同频发力,继续保持实体项目投资效率,力争再引进一批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深化项目建设月督查、季观摩等有效机制,实施超亿元项目100只以上,力促中环应材晶硅切片、双盾环境除霾装置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协调解决障碍制约,切实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地,确保兴森科技半导体元器件、中信环保产业园等项目实质性开工。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丰富产品结构、优化发展质态,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行业龙头积极开展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裂变扩张;助推更多企业与央企国企、实力民企开展战略合作,实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排定30—50家拟上市企业梯队,强化事前培育、过程帮扶,新增A股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建立成长性企业培育后备库,通过政策撬动、动态引导,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突出重点园区支撑。紧扣“三个翻倍”目标,推动“一园两区”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切实发挥产业强市主阵地作用。支持环科园按照国际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强化与高塍镇的统筹发展,加大与中节能、中国瑞林等央企国企的深度合作,加快国合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宜兴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再引进3—4只超10亿元项目,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支持开发区围绕打造千亿级园区目标,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加速东方环晟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8条生产线、灵谷化工年产100万吨合成氨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国信协联、昱辉阳光等骨干企业,形成100亿元以上经济增量。促进陶瓷产业园区同步提升陶瓷产业规模与质量,强化航空制造业与航空服务业齐头并进,打造主题鲜明的新型园区、产业经济新的增长极。突出高效服务保障。强化精准激励导向,继续完善“又好又快”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以实实在在的让利帮助企业做大、推动产业做强。创新扶持方式,设立并用好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更大力度促进项目招引和企业发展。继续落实跟踪服务系列制度,务实组织政企对接活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为推动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建立差别化的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保障机制,引导企业提质发展。着眼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提高工作组织化程度,针对性帮助企业化解用工难题。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关心企业家成长的浓厚氛围,积极推进“创二代”梯队引导和培育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二、致力构建优质现代的经济体系

  以新经济思想为指引,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打造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加强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推动主导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编制节能环保、电线电缆产业转型发展规划,以提高附加值为方向,推动产业集聚、促进差别化发展、打响区域品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引育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支持企业突破核心领域、关键技术,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加速宜兴化学工业园、官林化工集中区腾笼换鸟进程,坚决淘汰“三高两低”企业,提升化工产业发展层次。依托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项目,规划打造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园,培育发展引爆点。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思路,进一步丰富光伏产品类型、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持续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优化服务业质态。启动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积极推动城中、城东、城北商圈差异化发展,丰富完善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业态,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交通优势,大力招引仓储物流、交通运输、流通加工类项目,更好服务产业发展。以规模电商园区、行业线上平台、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针对性落实“去库存、稳价格、优供给”举措,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整体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足山区、圩区、渎区的基础条件和产业特色,制订更具针对性、引导性扶持政策,更好释放农业生产力,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完成宜兴市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建设,支持杨巷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引领带动重点园区规模化发展;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做强本土优势农业品牌,确保种植业“三品”产量占比达50%以上,争创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持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全力创建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坚持土地流转规模适度,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元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旅游产业集团为龙头,对内加强资源整合、对外加强运营合作,着力加快旅游发展产业化进程。优化细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更好指导重点板块、重点景区功能布局、错位发展。坚持对标找差,科学编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稳步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高质量抓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和促进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一期初具形象。持续扩大茶旅风情小镇、云湖茶禅小镇等特色小镇的旅游影响力,推动主题游、乡村游连环成链,着力打造长三角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三、致力推动支撑有力的内涵发展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起点,主动顺应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趋势,围绕影响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加力攻坚、创新求进,不断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着力深化改革。完善规范国企运作、激发国企活力的制度机制,推动优化整合、功能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攻坚年行动,加快投融资平台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更好助推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强化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举借行为、严控债务规模。筹建市行政审批局,搭建“一局受理、内部流转、一章审批”新架构,推动所有项目进入模拟审批通道,实现“3550”常态化。探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构建权责明晰、统一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理顺机制、整合资源,做强平台、项目、人才三大支撑,拓展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和集成。积极推进官林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现农村“三资”市镇村一网通、一站管。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乡镇水利站管理机制。完善开放格局。重构招商组织架构,建强招商引资“指挥部”,高效运行市投资促进中心,加强统筹协调、专业指导、板块联动,研究出台绩效与薪酬挂钩的考核激励政策。深化与商会协会、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借助专业化、市场化力量,更好挖掘捕捉重大项目信息源。分类实施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领域,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强链、扩链型优质项目,形成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引项目的良性循环。加大推介对接力度,充分用好闲置资产,力争盘活闲置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科技兴贸

  战略,强化外贸预警预测,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鼓励企业加速“走出去”,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经贸往来。强化金融保障。坚持政府资源调配与定期联动考核结果相挂钩,推动银行经营与地方发展互促并进;搭建政银企有效交流平台,促进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力争新增实体经济贷款100亿元。鼓励银行机构组建存量银团、实施联合授信,稳定企业存量贷款规模,保障正常生产经营;创新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多元融资需求。持续强化对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高压态势,科学评定首批守信示范企业,树好失信惩戒、守信激励鲜明导向。坚持严控增量、消化存量两手齐抓,拓展企业财务信用平台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发挥“体检器”“提醒仪”作用;加快破产处置进程、加大核销打包力度,力争年末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左右。聚力创新发展。制订完善并加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列激励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合度。以签约高校、在外乡贤、科技镇长团为桥梁纽带,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精度,力争引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30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10只。更大力度深化“陶都英才”工程,在高层次领军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引育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十百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宜兴工匠和乡土人才。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支持企业高水平创造、运用、保护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致力塑造形质兼具的美丽家园

  遵循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优化功能形态,创新治理方式,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品质和内涵。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扎实推进“十大专项提升行动”,落实月度巡查、季度测评、年度考核等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大车位资源挖掘力度,在重要节点新建停车楼、改造停车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高频开展重点区域现场巡查,常态保持规范有序的停车秩序。推进第二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整治提升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薄弱区域,强化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等行为管控,保持良好市容环境。大力推动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持续提高镇村文明水平。严格落实矿产品生产运输监管责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发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引作用,创新经营城市方式,以更开放的姿态对接市场主体,科学配置、高效运营城市资源、资产。以“6+1”为重点,积极呼应、推动锡宜一体化,做好宜马快速通道、锡宜城际轨道S2线、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锡宜高速公路改扩建和锡宜协同发展区前期工作,加速丁蜀通用航空机场、锡溧漕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进度。加快宜长高速、常宜高速等工程建设,持续打开对外新通道。精准提升城市功能。推动东氿新城蒋巷路、运河东路等路网延伸,实施青墩河公园改造工程,完成枫隐广场、枫隐路西侧景观建设,展示更具品质、更加靓丽的新城形象。加速陶都路、宜浦路拓宽工程进度,启动巷头路改造;继续推进慢行系统畅通工程,“微创”改造开放式公园节点,持续改善老城区品质。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制订有机更新整体方案,同步提升丁蜀镇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谋划启动城市防洪、西氿湿地及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发挥好畅通水流动、重建水生态、改善水景观等综合效益。持续提升一体水平。完成环科大道南延段、新西氿大桥、善龙路等路桥工程,实施周杨公路、宜官路、龙池路延伸段等新改建工程,不断完善市域交通“内外环网”。持续优化公交运行线路,设立公交优先通道,推广“大站快线”“定时快车”模式,全力打造便民公交体系。启动桃花水库建设,全面推进氿滨水厂、太华水厂等扩建工程,建设天然气管道50公里,切实提高公用设施承载能级。深化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村庄。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205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提升防洪保安能力。

  五、致力建设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

  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着力攻难点、抓进度、提实效,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兴。不遗余力推动整治攻坚。扎实开展燃煤工业窑炉、35蒸吨以下锅炉专项整治,加快热电企业整合步伐,确保完成上级下达减煤任务。坚持协议关停、依法关停双管齐下,如期完成“两年关停250家以上化工生产企业”目标。开展印染、水泥、塑料造粒等行业整治,加快淘汰一批存在重大环境风险、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高效推进重点治太工程,强化应急防控举措,确保连续实现太湖安全度夏。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完成31条重点河道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监管责任,推动水质持续改善。全面完成限、适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滆湖围网养殖整治和沿太湖3公里缓冲带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推动重点工业行业废气治理提标改造,实施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治理工程47项、节能和减排项目20只,加强秸秆禁烧、扬尘整治等工作,实现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上升。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逐步建立污染地块负面清单,切实提升土壤污染防控水平。科学实施矿山宕口修复性治理,从严落实矿产品加工企业整治要求。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控源截污”两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100公里污水主管网,加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进度,加快实现“城镇污水应纳尽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统筹推进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提高污水处理能级。研究开展太湖西岸、钱墅荡湿地建设,修复和改善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开工建设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加快城北垃圾中转站、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垃圾、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等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固危废处置能力。动真碰硬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落实重点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加大上级反馈、日常查处等突出问题的跟踪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整改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在线监控、司法联动等查处手段,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消除环境隐患。加快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和排污许可证管理,科学调配、使用环境容量。切实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六、致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

  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发力、尽力而为,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供需平衡。努力拓宽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推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坚持造血和输血、增收和减支协同发力,建立差别化的运转保障制度、项目化的发展扶持制度、规范化的村级管理制度,创新实施综合奖补政策,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础。织密社会保障网络。落实“五证合一”参保登记制度,压降断保人数,确保全年新增社保扩面1万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标准。稳步提升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残疾人两补等保障标准,优化特困家庭深度救助政策,拓展慈善募捐渠道,让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更好保障。推进丁蜀新城嘉园三期、画溪公寓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紧扣居家养老基础地位,加快推进镇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推行医养融合、智慧养老,完成居家养老援助服务5000户,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45%。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启动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一期建设。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制订重点教育基础设施分年度建设计划。放大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成果,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强化产教融合,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确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等级医院创建和重点专科建设,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新和桥医院,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完善市文化中心运营管理模式,更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开展文化精品培育工程,让群众更好接受文化熏陶。继续办好高规格体育赛事,持续造优群众体育环境,倡导全民运动良好风尚。筑牢社会治理根基。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力促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推进“七五”中期普法,巩固法治宣传教育成果。完善联调联动机制,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点疑难信访化解,着力提升社会和谐度。不断推进技防体系建设,推动技防信息互享互通,持续擦亮“平安宜兴”品牌。完善食品卫生检验检测体系,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着力整治一批隐患、补齐一批短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致力展现勤廉务实的政府形象

  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统领,自我加压、主动提标、履职尽责,推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始终坚持法治理念。健全常态化学习制度,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做到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持续推动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提升执行能力。紧密结合上级要求、形势变化和市情实际,主动运用创新思维、改革办法,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防范好各类风险,切实提高推动发展能力。落实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积极营造敢负责、勇担当、肯实干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作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确保上级和宜兴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订市政府党组议事规则,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省、市委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全面履行“一岗双责”,以更高标准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为民解忧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市政府按照当前与长远相统筹、力度与节奏相协调的原则,依照“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思路,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项目:一是社会保障项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800元。脱困转化经济薄弱村26个。“阳光扶贫”覆盖超6000户。二是促进就业项目。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85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9500人。三是放心消费项目。改造提升丁蜀西山、周铁分水等8家农贸市场。建设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及网络监控体系,建成1个市级快检中心、17个镇级快检实验室、50个农贸市场快检室。四是方便出行项目。基本完成陶都路、老104国道徐宜段等改造工程,拓宽改建镇村道路150公里,改造危旧桥梁25座。新辟和优化调整13条公交线路。建设城区、农村公交候车亭各50个。建设1座立体停车楼。五是环境提升项目。加快城市防洪、西氿湿地、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规划编制、方案确定等工作。启动实施谢桥路等16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宜城、丁蜀、环科园、开发区27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2763套。六是公用事业项目。保障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完成50%工作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出户改造5万户。改造提升20座环卫公厕。新增老小区天然气用户5000户。七是医疗事业项目。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地下基础工程。完成新和桥医院30%工作量。实施全民健康管理工程,免费推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等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八是教育事业项目。新建东氿小学,迁建特殊教育学校、进修幼儿园,扩建二实小南校区。九是平安创建项目。实施技防城三期工程,继续深化“3·20”工程建设,完成“村村通”、老旧小区技防改造及学校技防网建设。十是公共服务项目。启动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高清电视建设工程。打造“互联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完成100场次文化服务活动。市政府将集中人力财力,努力办好办实,力促更多实事项目“当年实施、当年完成”,确保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宜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凝聚起各方智慧和力量,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