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共享农业”:助农民轻松劳作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18-08-21 09:03:35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18-03371 生成日期 2018-08-21 公开日期 2018-08-21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中国宜兴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其它
关键词 公开,农村,农民 分类词 农业,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近日上午,在高塍镇宋渎村,6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广阔的稻田上空,如雨雾般的低毒高效生物农药从机翼两侧喷洒而出,均匀地落在稻叶上。站在田头,种了40年田的老农张德芳感叹道:“30多岁时,我种十几亩田,一年到头累得不轻;现在65岁了,我种1000亩田,却轻松得很。”这是无…

近日上午,在高塍镇宋渎村,6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广阔的稻田上空,如雨雾般的低毒高效生物农药从机翼两侧喷洒而出,均匀地落在稻叶上。站在田头,种了40年田的老农张德芳感叹道:“30多岁时,我种十几亩田,一年到头累得不轻;现在65岁了,我种1000亩田,却轻松得很。”这是无锡市天信农资有限公司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民昔日传统劳作方式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共享农业”悄然兴起,传统模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生产劳动力正被越来越多地“共享”,全市近20万户农户享受到了轻松劳作的乐趣。

农技共享,半夜看塘成为历史

高温季节,正值养殖鱼类吃食生长旺盛期,也是鱼病集中高发期。昨天上午,在高塍镇闸口村,周明星养殖的部分鳊、鲫鱼在塘里四处乱窜,检查后发现鱼鳃出血。他立即用手机拍摄病鱼照片并上传至“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没过多久,网上的省渔业专家就给出了答复和建议。在位于高塍镇的鹏鹞生态农业园,资深蟹农吕珍虎也享受到农技共享带来的红利。他说,螃蟹最怕缺氧,尤其是蜕壳时,养殖户半夜都不敢离开池塘半步。现在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就能知道塘内的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并可根据情况一键增氧,让他享受到轻松养蟹的乐趣。

近年来,我市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造农技普及、信息推广“共享”模式,相继推出“12316”“网络农技110”等网络平台。2015年,我市还开发了“进村入户惠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农技服务、惠农信息等为农服务信息网络投送和便民信息的自助查询。市农林局信息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共享模式”目前应用范围已覆盖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设施园艺、茶叶生产、大田作物等,尤其是水产养殖智能控制技术推广面积达2万亩,辐射服务总面积达5万亩,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农机共享,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在无锡市天信农资有限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公司负责人宗顺明得意地介绍着“田保姆”服务的新内涵,今年该公司的植保无人机已经应用于合作农户的飞防作业中。

宗顺明说,飞防技术做到了人药分离,不仅有效杜绝了农药的面源污染,还通过精准喷洒,降低了20%的农药用量,提升了作业的综合效益。目前,公司已添置无人植保机等飞防设备10套,并依托飞防培训中心展开植保无人机操作手的招募活动,来自省内多个地区的一批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参加了相关培训,飞防队伍日益壮大。

和“共享单车”一样,只需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各类先进的农机设备就会奔赴田头,这是张德芳的切身感受。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种地越来越依赖机械,但购买高端农机成本过高,全年使用时间短、闲置时间长,造成资源浪费。一批涉农单位、个人成功嗅得商机,通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田保姆”服务,实现了农机共享。目前,全市已拥有金兰、永平、富根等农机专业合作社70多家,他们都与周边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农户开出农机服务“套餐”,大大降低了劳作成本,农民们轻松当起了“甩手掌柜”。

劳力共享,用工荒不再是难题

最近,徐舍镇鲸塘村的“农业生产队”又忙碌起来。这支队伍的牵头人是来自安徽的余士庭。几年前,在农场工作的他,根据种植大户需求,逐步将周边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每年农忙时节,摘菜薹、插秧、打药、施化肥,哪里缺田间劳力,“农业生产队”就到哪里。目前,“农业生产队”已经发展到近50人。余士庭预计,今年队伍还会扩大,许多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等都想加入。

徐舍镇有着丰富的“留守劳动力”,近年来当地已涌现出一批像余士庭一样的劳动力“经纪人”。他们将剩余劳动力有效组织起来,为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解决了用工荒问题。该镇鲸塘村有名的“种粮大户”熊宝兴感叹,种粮大户们的种粮规模越来越大,尽管农机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还是需要不少劳动力。过去,一到农忙季节,要是请不到人,就会误了农时、损失不小,现在幸好有了余士庭这样的劳动力“经纪人”。

这种劳动力“共享”模式,在每年春天的各大茶场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我市现有茶园7万余亩、茶场近300家,是我省最大的产茶区。过去,每到采茶时,很多茶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采茶工用工荒。近年来,市茶果站积极动员全市各茶场规范用工,吸纳外地熟练采茶工就业。一批采茶工鉴于宜兴良好的用工环境,在多次来宜工作后,不仅变身成为连接安徽、河南等地富余劳动力的纽带,每年春季带着亲戚朋友来宜采茶,还会根据茶场需求,提供基础的技能培训工作,有效缓解了茶场用工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