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农业供给侧改革
落实秋播技术措施促进增效绿色发展-------宜兴市2019年麦油秋播技术意见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19-10-23 10:42:21 浏览次数: 字号:[ ]
索引号 014046317/2019-05649 生成日期 2019-09-30 公开日期 2019-10-2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法人,面向社会团体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农村,农民,粮食 分类词 计划,农业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藏粮于技”战略,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提高秋播质量为核心,强化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主动落实好抗灾应变技术措施,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一度的麦油秋播工作即将展开,秋播一季定全年,打好秋播基础,不仅关系到明年夏熟增产增收,更是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和提质增效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秋播生产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夯实秋播基础。

  一、充分认识当前生产形势

  综观今年秋播麦油生产形势,比较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政策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为此,国家继续推行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和稻谷生产者补贴,我市2019年补贴标准分别为120元/亩和65元/亩,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户种粮热情;二是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为麦油生产保驾护航,且保险保费由各级政府承担,避免了农户支出负担的加重;三是继续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确保秸秆科学还田等关键农艺措施的落实;四是落实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五是推行耕地轮作休耕,我市2018年实施轮作休耕1.65万亩,对实施休耕农户进行政策性补贴,让土地休养生息的同时,也保障了休耕农户的基本利益。

  2、农业科技推广扎实有效。我市各级农技部门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一是立足新品种推广,我市引进麦油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近年来先后推广一批优质高产麦油新品种,为我市麦油生产实现持续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麦油高产栽培新技术试验和示范,科学组装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近年来“稻麦周年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套播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技术”、“移栽油菜一穴双株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在大面积麦油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科技支撑农业增产成效显著;三是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全市上下着力抓好市、镇、村三级技术培训,特别是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培训,积极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同时,在大面积生产上,市、镇两级农技部门通过下发技术资料,开展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农业科技,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确保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各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为实现大面积麦油高产稳产保驾护航。

  3、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得到了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耕、种、收三个环节,前茬的秸秆还田、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收获后的烘干等机械装备均有了突破性进展和规模化应用。稻秸秆还田、小麦播种、开沟施肥、植保、收获、烘干等机械化技术于一体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对提高小麦生产效率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并且有利于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小麦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麦油秋播生产上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种植效益低影响农户积极性。我市小麦生产由于受灾害性天气等因素影响,小麦亩产量已连续四年在335公斤以下,此外,2018年以来国家连续两年下调了小麦最低保护收购价,投入成本逐年增长,导致部分小麦种植户“入不敷出”,“谷贱伤农”对今年农户秋播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突出。据统计部门资料,2016~2019年的小麦平均单产分别为301.2公斤 [锚点] 、293.6公斤(为近十年的最低单产)、321公斤和331.8公斤。据市苗情哨点资料,近四年小麦生产亩纯效益分别为-81.1元、-27.1元、62.7元和108.87元,比前五年平均亩纯效益分别减少370.35元、316.35元、226.55元和180.38元。虽然今年小麦种植效益有所增加,但考虑到部分粮食规模经营户,还需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和运输、烘干等费用,部分实则亏损。

  2、生产技术落实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秋播季节茬口矛盾愈发突出。近年来秋播季节茬口矛盾愈发突出,直接导致迟播(栽)面积增加,不利于高产稳产。受水稻收获腾茬推迟、秸秆处理及灾害性天气等因素影响,以致麦(油)迟播(栽)面积占比较高,甚至部分规模种植户播种延至12月份,严重影响小麦增产增收;二是秸秆还田技术难以到位。随着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秸秆直接还田是其主要利用方式,由于部分农户未能完全掌握技术,操作粗放,还田量大,制约了秋播质量的提高,对小麦生长负面影响突出。一方面影响小麦出苗,难以实现一播全苗、匀苗。另一方面影响小麦壮苗,吊根苗、黄瘦苗现象突出,遇极端低温天气影响极易发生冻害死苗现象;三是小麦播种量有盲目增加的趋势。据市苗情哨点资料汇总,2004~2008年、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秋播小麦每五年亩播种量平均分别为8.2公斤、10.84 公斤和13.01 公斤,基本苗平均分别为12.60万/亩、14.91万/亩、16.13万/亩。过多的播量会导致起点苗数过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且导致病虫害发生加重,增加倒伏的风险,不利于高产稳产。

  3、抗灾基础弱,“三害”威胁大。一是渍害威胁。渍害是近年来夏熟生产最大的威胁,大面积麦油沟系配套标准不高,去年秋播小麦从出苗到拔节期,降雨偏多,部分田块渍害明显,大面积小麦因田间长期积水,分蘖发生迟,分蘖少,导致小麦穗数不足,影响产量形成;二是病虫草害威胁。草害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去年秋播小麦由于部分农户思想上不重视,加之越冬前由于持续降雨或降温等原因,冬前除草落实难,即使化除的田块因墒情和冷空气影响除草效果也较差,部分田块草害影响比较大。虽然去年秋播小麦病虫害发生较轻,但稻麦连作、免耕板茬和秸秆还田为农作物病害菌源的生存和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部分田块播量过大,田间郁闭度高,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仍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压力;三是冻害威胁。去年因冬季偏暖冻害发生轻,但部分耕作粗放、苗体瘦弱的麦油及覆草过多的小麦耐寒性弱,若遇强寒流影响将造成严重冻害,同时我市早春“倒春寒”冻害也时有发生,冻害对夏熟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秋播工作及主要技术思路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提高秋播质量为核心,强化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主动落实好抗灾应变技术措施,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2、目标任务:小麦单产力争恢复到350公斤以上;油菜目标单产160公斤以上;全面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科学用药,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取得实效;因地制宜推进轮作休耕,使土地得到休养生息。

  围绕今年麦油秋播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方面抓手,全面夯实秋播基础。

  (一)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近年来中央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以往麦油高产依赖高投入,与控肥减药、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差距,为此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不片面追求高产,而是要注重投入产出比,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开展技术瓶颈攻关和集成推广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重点开展播后封闭化除、优化肥料运筹、新型生化制剂与肥料调优技术等研究。强化技术支撑,由点到面,在稳定粮食综合产能的同时,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以“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成效初步显现,但部分社会化服务组织因机械装备、人员配备仍显不足,农业专业化服务成效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需抓好以下几方面社会化服务环节,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益和成效。一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社会化服务,重点是通过配备秸秆打捆机、建立秸秆收储点、壮大经纪人队伍,切实推进好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工作;二是抓好农机专业化服务。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套大功率开沟机、带秸秆切碎、匀铺装置的收割机等,提高农机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抓好植保社会化服务。通过建立植保服务组织,开展好统防统治,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四是抓好晒场、烘干设备、仓储等服务。随着粮食生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部分规模经营户受晒场、烘干设备、仓储等配套设施不足制约,不仅严重影响水稻及时收获腾茬和小麦适期播种,而且严重影响稻谷的品质和及时收获归仓。为此,各地须及早帮助规模经营户落实晒场,配备烘干设备,建好仓储设施,以解决他们秋收秋种的后顾之忧。

  (三)做好农业技术服务。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弱势化、边缘化日趋严重,特别是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成员老龄化,加之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线断网破”,已出现了农技推广“真空”现象,导致少部分农户出现了种植技术倒退现象,应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和足够的重视。据近年来各地粮油种植情况反馈,尚有少部分农户出现了不施基肥、“白田”种植的技术倒退现象。为此,各地必须进一步强化技术宣传引导,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多角度的广泛宣传,切实做到粮油种植适用技术家喻户晓。

  (四)有序推进轮作休耕。我市作为太湖地区粮食生产大县,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愈来愈重。根据国家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各地规划秋播布局时,应在稳定小麦产能的同时,因地制宜有序开展轮作休耕,以实现种地养地结合、生产生态双赢。对于少部分水稻收获腾茬偏迟,已明显错过小麦适宜播期的田块和常年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低洼地区,特别是太湖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两侧、美丽乡村示范点、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区等区域,引导农户冬季实施轮作休耕,实现耕地质量有提高、生态环境有改善。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与“263”专项行动向结合,切实减轻种植业面源污染;二是与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稻米发展提质升级夯实良好的基础。促进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与休耕实施主体签订优质稻谷订单生产协议,既有效保证休耕主体的收益,又保障稻谷质量,有利于优质优价;三是与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相结合,构建更多“田园花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成片种植紫云英、油菜等兼地力培肥和观赏等特色植物,美化村庄环境,培育更多的美好生态产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关键技术措施

  围绕秋播麦油生产目标,各地必须强化技术指导,落实关键措施,为实现明年夏熟麦油绿色丰产高效打好基础。

  1、坚持良种当家,优化品种布局。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是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根据我市小麦、油菜生产实际,结合近年来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今年秋播麦油品种利用上,做到淘汰抗性弱化、产量无优势的老品种,推广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优势较好的品种。今年秋播小麦主推宁麦13、苏麦188,扩大示范苏隆128;油菜主推双低油菜沪油039、德徽油9号。各地在今年秋播麦油品种应用上,应坚持主导品种当家,切实提高良种覆盖率,在新品种应用上,切忌求新求异,特别应杜绝乱引乱调未经我市试验、示范的品种,以规避种植风险。

  2、坚持适期播种,努力压减晚播小麦。麦油适期播(栽)是确保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为此,今年秋播必须高度重视麦油的适期播(栽),秋播工作要突出抢收抢种,尽力压减迟播面积,降低晚播带来的生产风险。我市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大面积小麦应力争在最佳播期内播种,确保在11月上旬结束秋种任务。移栽油菜高产栽培最佳移栽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按照适宜秧龄30~35天倒推,稻茬移栽油菜育苗播种期以9月底为宜;直播油菜尽可能抢时间早播,一般于10月上旬起就可播种,最晚不迟于10月25日。因我市水稻均为单季晚稻,直播油菜茬口明显偏迟,不提倡稻茬油菜直播种植方式。从历年来看,秋收秋种进度缓慢的大多为规模种植户。为此,各地在秋收秋种期间,应切实做好对规模种植户的技术服务工作,督促规模种植户加快秋收秋种进度,争秋种季节主动,减少迟播麦面积。

  3、坚持适量播种,建立适宜群体。近年来有部分农户出于秸秆还田出苗不确定因素多的考虑,小麦播量有增加的趋势,甚至早播的板茬麦也盲目增加播量,导致部分田块基本苗偏多,群体偏大、群个体矛盾突出,抗逆基础弱的问题,严重偏离了高产栽培“少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路线。因此,今年秋播大面积小麦生产应立足在提高秋播质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播期和播种方式,合理确定播种量。在10月底前适期早播的板茬麦田块宜采用精量播种,亩播种量控制在7.5公斤以内,基本苗12万左右;11月上旬播种的田块采用半精量播种,亩播种量9公斤左右,基本苗以13~15万为宜。对于错过适播期的板茬麦,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同时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应比同期播种的板茬麦适当增加15%左右播种量。

  移栽油菜应做到留足秧田,稀播育壮苗。按秧大田比1∶8的要求,留足秧田,秧田亩播量0.8公斤,不宜超量播种。移栽油菜夺高产的合理密度为亩栽足8000株左右,株行距配置为行距35cm左右,株距20~25cm。大面积生产为减轻劳动强度,全面推广应用“一穴双株”栽种新技术,株行距配置为行距45cm左右、株距30~35cm,亩栽4500穴左右,亩栽足8000株以上。直播油菜:亩播量控制在0.2~0.25公斤。墒情好的早播田块易出苗,一般亩播量0.2公斤;出苗条件差的田块亩播量最多也不宜超过0.3公斤。出苗后在2叶1心时开始间苗、匀苗,在5叶期定苗,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密留稀的原则,亩留苗2.0万株左右。

  4、坚持农机农艺结合,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关键在于农机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措施配套。今年秋播小麦生产上若季节矛盾不突出,且有劳力及秸秆打捆机械的农户和地区,提倡秸秆收集离田后再进行板茬播种小麦,然后机开沟覆土盖籽;如果秸秆无法人工收集和机械打捆,需进行还田的田块,必须做到农机农艺配套,提高秸秆还田技术水平,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一是控制秸秆还田量,并做到全田匀铺。根据我市开展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明确了秸秆量以不超过全田秸秆量的一半为宜,以1/3秸秆量最为适宜,对产量影响较小。对于秸秆还田的田块,在水稻收获时应采用带秸秆切碎、匀铺装置的收割机进行收获水稻,并辅以人工匀铺解决机械匀铺不到位难题,做到全田秸秆摊铺均匀;二是把控秸秆还田方式。目前我市大面积生产上秸杆还田方式主要为套播麦秸秆覆盖还田和稻秸秆切碎匀铺后进行播种,然后采用旋耕开沟一体机作业两种方式。今年秋播具备机械的农户,在播种季节宽余、土壤墒情适宜、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稻收获秸秆切碎匀铺后,进行施肥、播种,有利于控制播量,均匀播种,然后利用旋耕—开沟一体机进行浅旋耕灭茬、开沟,可起到种、肥、草、泥混合,并消灭露籽的效果。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在水稻收获前套播小麦,然后收获水稻秸秆切碎覆盖还田。要求在水稻收获前3天内稻田套播小麦,套种时套施基肥。在秸秆全田匀铺的基础上,及早进行机开沟覆土压草盖籽,防止秸秆镂空透风跑墒影响小麦出苗。对于秸秆还田的田块,在越冬前后墒情适宜时,应重视适度镇压工作,切实预防冻害发生。

  5、坚持科学肥料运筹,推广配方施肥。今年秋播麦油施肥原则:立足绿色丰产,提倡增施有机肥,坚持配方施肥,推行节氮减排,做到适氮增磷钾,实现化肥施用零增长。大面积小麦全生育期每亩纯氮总用量为16公斤左右,N∶P2O5∶K2O为1∶0.6∶0.6,其中氮肥运筹为基苗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为5∶1~1.5∶3.5~4.0,磷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施用。基肥一般亩施小麦专用配方肥(NP K 15∶14∶16 )或高复(N P K16∶16∶16)25~30公斤;见绿就施提苗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提苗肥尿素亩用量应增至12.5公斤左右;越冬前后因苗追施平衡肥,严控返青肥施用,为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攻大穗提供空间。油菜全生育期每亩纯氮总用量控制在18公斤左右,要求施足基肥、补施苗肥、重施蕾苔肥,且基苗肥∶腊肥∶蕾苔肥比例为5∶1∶4。具体肥料运筹:基肥一般亩施高复(N P K 16∶16∶16)30公斤和硼肥0.5公斤;移栽油菜活棵后及时追施苗肥,亩施尿素10公斤。直播油菜一般在三叶期亩施尿素7.5~10公斤;越冬期结合中耕松土增施农家肥;蕾苔肥提倡早施、重施、两次施用。

  6、坚持主动抗灾应变,促进高产稳产。树立全程抗灾减灾意识,从秋播开始打好抗灾基础。一是主动抓好种子处理和杂草化除。播前做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止种传病害。推广麦油播(栽)前板茬化除灭草技术,降低杂草基数,减轻苗后化除压力。重视冬前杂草化除和早春杂草补药化除工作,特别是秸秆还田田块,麦苗抗逆性弱,应避免寒流来临前用药,抢抓“冷尾暖头”开展好化除工作,防止“药冻害”产生。二是高标准配套田内外沟系,防止明涝暗渍。渍害历来是我市麦油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限制因子,各地在秋播工作中应把高标准配套田内外三沟作为工作重点,树立“秋播未动,沟系先行”的思想,秋播开始前应集体组织力量及时整修清理田外沟系。坚持机开沟播种,以机开沟促进秋种质量的提高,机开沟时仑宽应控制在2米左右,仑沟深20厘米以上,增加沟系取土量进行仑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播后在机开沟的基础上,发动农户开通、理爽田内沟系,彻底解决机开沟“两头翘”的问题。特别要重视田头出水沟开挖标准,要求沟宽达到25cm,沟深达到30~40cm,做到田内外沟相通、沟沟相连,达到排水通畅、雨止田干。在越冬期结合培土,应进一步加深、理通沟系,在冬、春季遇降雨或土壤冻融淤塞沟系,应突击进行疏通沟系,切实做好降湿防渍工作。三是做好麦油防冻保苗工作,切实做好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冻害的预防。做好冬季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结合清沟理墒,做好培土镇压工作,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更应重视小麦的培土镇压工作,提高抗寒能力,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及时追施恢复肥,促进恢复生长。

  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