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宜兴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20-05-26 16:07:20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0-01682 生成日期 2020-05-26 公开日期 2020-05-2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经济,管理 分类词 计划,经济管理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2020年5月20日在宜兴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钱西元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宜兴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关于宜兴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5月20日在宜兴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钱西元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宜兴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促改革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宏观经济形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判、调控调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高于无锡平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70.1亿元,增长7%,增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9亿元,增长3.2%,增速超过年度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超过年度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超过年度目标任务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超过年度目标任务0.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4.8%,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超过年度目标任务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2个百分点。在无锡综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

  重大项目推进有力。两只省级重大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中环领先大硅片项目的一条8英寸硅片生产线已经投产,12英寸硅片生产线的厂房建设正在快速推进;远东福斯特锂电池项目1GW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窑湖小镇项目的游客中心已主体封顶,外立面装修完成40%;窑湖度假酒店工程主体已封顶;阳羡溪山项目的雅达书院和现场接待中心已投入使用;中国宜兴环保装备智造园车间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碧迪医疗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二期工程正在进行车间改造和新建2条生产线的前期工作;索力得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及多功能产业用纺织品项目的施工车间构架已基本完工;箔华电子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模架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

  (二)产业强市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稻麦单产水平再创新高,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4万亩,被评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全市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67.8%,“宜兴萝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产业质态不断提升,华汇等农业综合体加速发展,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洑西村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粮食库存大清查顺利通过,630吨冻猪肉储备任务落实到位。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3%,超过年度目标任务1.3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保持无锡前三。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全市10个重点产业保持正增长,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铜材加工等6个重点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6%,高于无锡平均5.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比年初提高近3个百分点。企业质态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至1037家,总量为近6年最高。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6家,5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上市成效明显。旅橙文化、卓易信息分别在香港创业板和上海科创板成功上市,新增企业上市数量居无锡首位。

  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比去年提升0.3个百分点。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提质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比去年提升0.2个百分点。传统市场稳中有增,市场成交额达384.96亿元,增长3.4%。生产性服务业稳健发展。现代物流态势良好,物流业增加值实现90亿元,增长7%。省级重点项目汇全物流大统华生鲜配送中心竣工投用。粮食仓储项目布点逐步完善,全市10个“十三五”规划库点全部建设到位。新兴服务业势头迅猛。电子商务线上出彩,紫砂、线缆、环保、农产品等传统产业均建成单品电商平台,远东买卖宝申报成功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出台科技创新“新6条”,实施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新增雏鹰企业1家、瞪羚企业2家。持续打响“陶都企业高校行”、“专家教授宜兴行”政产学研合作品牌,全面合作签约高校院所达30家。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南方环保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远东控股、沪宁钢机、中农物联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排名中升至第七位。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行政审批局组建成立,“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效运行,模拟审批、多图联审等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获评“2018年度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地区”。国企改革步伐稳健,科学划分、整合归并85家企业,五大国企集团组建到位。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性债务风险等级在无锡大市率先下降。

  开放型经济态势良好。外资结构持续向优。实际使用外资达3.64亿美元,总量列无锡第3。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92.4%,超额完成无锡目标任务,占比连续2年列无锡第一。对外贸易稳而有为。建立中美贸易摩擦动态跟踪机制,进出口、出口增幅在无锡大市排名靠前,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比重达81.7%。市场出口更趋多元,对印度、越南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出口增幅明显。

  (四)城乡建设提档升级,城市品质快速提升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规划体系深度拓展。切实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以《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为统领,有序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向更广领域、更多区域延伸覆盖。城市功能持续优化。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同步并行,梅林区域破土开发,城北片区启动更新,17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顺利完成。城市路网体系持续优化,巷头路、紫竹路、惠兴南路等旧城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青墩公园、青龙山公园等建成开放,范蠡大桥亮化工程顺利完工。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宜长、常宜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360省道西张段基本完工;善龙路、云岭路等10条重要区间道路建成通车;宜马快速通道取得初步设计批复,为实质性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规划前瞻引领成效明显,编制设计了茶竹风情、渎区风光、水乡风韵、产业融合、茶禅生活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洑西村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列入省、无锡市试点的10个村目前均已启动建设。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启动并部分交付的试点村达12个,在建户数、竣工交付户数等指标均排无锡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全面完成20个美丽宜居乡村、85座农村公厕的建设任务。示范创建积极开展,累计14个村获评“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持续推进,完成改造150公里镇村道路、25座农村桥梁,高质量、高标准通过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地复核工作,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五)文化建设不断强化,文明宜兴蔚然成风

  文化产业高效发展。制定下发《宜兴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19-2021)》等7个产业激励政策文件,有效引导高效创新产业发展。大拈花湾、窑湖小镇等重大文旅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新增500万元以上文化项目28个,规上文化企业稳步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复检顺利通过。开展以市容市貌、交通秩序、镇村环境等为重点的十大专项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月度督查和季度测评,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复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亮点纷呈。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度,统筹谋划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累计建成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志愿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制定出台《2019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施意见》,按照“一支队伍、一个品牌、一批项目”的要求,完善全市志愿服务网络。

  (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取得突破

  环境治理有效开展。连续12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蓝藻打捞处置能力提升和藻泥干化处置两项工程建成投运,7条城区黑臭河道整治到位。顺利完成华润热电停运工作,22座燃煤工业窑炉整治到位。累计削减煤炭消费总量55.3万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5%,PM2.5平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分列无锡第一、第二位。新街南方水泥危废10万吨/年和一般工业固废9万吨/年水泥窑项目试运行,协联热电污泥处置项目、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城北垃圾中转站竣工投运,基本补齐了固危废处置短板。专项整治高效推进。形成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一企一策”分类处置意见,关停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工生产企业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关停整治504家“散乱污”企业。

  (七)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政府实事工程稳步推进。10件3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促进就业、慈善救助、文化服务等目标类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巷头路、宜浦路改造、二实小南校区扩建工程等工程类项目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扶持自主创业44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完成社保扩面4.7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升至每人每月230元、910元、1300元。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全市普通高考本一录取率45.38%,实现三年持续整体提升。教育规划布局加快实施,开发区实验小学竣工即将投用,宜兴一中图书馆等工程全面完工,东氿小学(幼儿园)等工程进展顺利,东氿中学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实现全覆盖。卫生健康有效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纵深推进,市医疗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新和桥医院实现主体封顶,中心镇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一体化运作,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养老产业质态更佳。新建街道镇级日间照料中心6家,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建成率分别达到69%和49%,居家养老援助服务保障对象增至5万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60.4%。

  总的来看,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指标增速存在下降趋势;受土地规划调整、环境容量限制等要素制约影响,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二是城乡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三是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国省考断面水质仍不稳定,天蓝水清地绿等自然生态优势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安排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至关重要。在综合分析2020年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我市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不低于无锡市平均水平、立足宜兴发展实际、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基本原则,提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如下: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7.5%;

  4. 农业总产值和多种经营产值平稳增长;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5%;

  7. 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

  8. 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

  9.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同步;

  10. 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达到上级要求;

  1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12. 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上述计划中,地区生产总值目标的安排,充分考虑发展趋势、发展需要和可行性,既积极作为、体现担当,又立足支撑条件、实事求是,为推动结构转型、动力转换提供空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既考虑民生支出的刚性增长,又考虑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参照无锡计划,增速保持相对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在稳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留足空间。消费目标的安排,充分体现稳定消费增长的决心,更好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出口目标设置为“稳中提质”,与无锡一致,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更加注重外贸转型发展。居民消费价格调控目标充分考虑物价波动趋势变化,控制在省定范围内。聚焦富民导向,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单位GDP能耗、污染减排、生态环保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增加设置安全生产指标,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2020年政府实事项目计划建议

  (详见附表)

  四、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2020年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是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出台电线电缆、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线缆、环保产业“集中度”、“附加值”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向一体化、配套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坚持培育规模企业,扶持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力争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市场竞争力强的线缆和环保企业。落实装备贴息和扶持政策,加快线缆、环保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二是突出培育新兴产业。发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撬动作用,加快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12英寸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招引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力促产业集群逐步成形、加快成势。充分发挥东方环晟叠瓦技术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力度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实现光伏玻璃、电池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国内产业链最全、工艺技术最先进、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三是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结合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淘汰一批工艺落后、效益低下、隐患突出的“产业末端”企业,腾出发展容量和发展空间。

  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一是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需求和新技术为抓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不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容增量。重点扶持培育汇全物流、亨鑫科技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做精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全力发展好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和效益。进一步强化城区商贸区、特色街培育繁荣工作,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实施“旅游振兴战略”,打造独具宜兴特色的全域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三是创新拓展新兴服务业。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创意服务功能。继续抓好科技服务业,加快形成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壮大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产业,着力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扎实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深入推进“百企建百园”工程,努力培育更多优质农业发展载体,提升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实施典型流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程,革新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放大杨巷稻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效应,应用“互联网+”等,积极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强化资源整合,致力延伸茶叶、蔬菜、经济林果、特种水产、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链条,壮大规模,彰显特色,凸现优势,打响品牌。

  (二)着力扩大后劲投入,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依托电线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以及集成电路等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充分利用乡贤资源,强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进一步加强与知名央企、外企和民企的对接力度,加强与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全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贡献度大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二是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继续严格执行月报制、例会制、观摩制、领导挂钩制、通报制、督查制和强化组织保障的“6+1”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定期梳理在建和拟开工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围绕各类目标计划,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依托全市产业项目管理平台和江苏省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项目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三是加强项目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项目用地供应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机制,建立差别化的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机制,将土地指标、环境容量、融资支持等要素向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倾斜。积极对上争取。进一步畅通对上争取渠道,积极争取土地指标、中央预算内产业扶持资金、农产品出口配额等各类资源要素。

  (三)持续聚焦创新开放,全力提升发展活力

  着力打造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培育领军型创新企业。贯彻落实《江苏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宜兴市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2019-2022年)》等文件要求,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等领军型创新企业,大幅度提高创新型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签约高校院所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深度对接,做好已签约高校院所项目、平台实质化运行情况的梳理与整合,稳步推进江南大学宜兴校区、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塍研究院建设,推动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政产学研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外资增长。做好优势产业和资源的梳理,强化外资项目招引,力争在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利用外资上取得突破;突出园区主阵地作用,凸显园区在全市招商引资、产业集聚上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确保园区外资占比保持在80%以上。实现外贸提质。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挖掘美日欧等重点市场潜力,大力拓展东盟、非洲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宜兴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

  (四)优化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提升环境形象。启动氿滨南路城市化改造工程,加快宁杭高速东互通景观绿化建设,着力打造彰显宜兴特色、富有陶都韵味的城市对外展示新形象。加快推动老城区改造,积极谋划城北片区整体更新,推进丁蜀东坡路、扇子港、紫砂厂、前江组等区域旧城改造,推动老城面貌焕发新颜。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推动对外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宜长、常宜高速建设,加快锡宜高速改扩建前期报批进程,及早启动宜马快速通道宜兴段路桥建设;大力实施锡溧漕河“五改三”整治工程,有序推进丁蜀通用机场建设。不断建强市域交通骨架,加快推进360省道茗岭段改扩建、云溪路北延等宜南山区路网建设,实施一批老旧道路改造工程,切实改善老旧道路通行条件。

  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精神,创新开展国家赋予我市的城乡融合试验工作,努力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典型引领,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特质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形态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的特色示范村,切实加强省庄村、洑西村等示范村宣传,放大典型引路示范作用,完成5个无锡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农村房屋建设试点工作,落实配套政策,强化要素保供,基本完成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任务。持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完成150公里镇村道路建设、25座危旧桥梁改造,更好擦亮“四好农路”品牌。

  (五)切实防范重大风险,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危废固废等32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现整治行动全覆盖。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建立长效管理新机制。扎实推进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淘汰高危落后设施设备、加大安全投入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双下降”。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产业体系,制定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污染综合防治。全力做好污水管网覆盖区范围内企业、居民的纳管工程,全面实现太湖一级保护区、入湖河道周边、水源地保护区污水治理全覆盖;统筹推进河道生态清淤、蓝藻打捞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高效完成省、市年度太湖治理目标,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Ⅲ比例达到上级考核要求,确保实现太湖安全度夏。继续实施工业窑炉综合整治、重点行业VOCs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进“减煤”、水泥行业整合以及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等工作,努力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年均浓度“双达标”。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高效运行光大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积极研究循环产业园规划建设,研究落实危废、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厨余垃圾处理措施,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垃圾处置体系。

  (六)突出民生幸福,不断增强社会和谐

  进一步推进民生改善。继续促进就业创业,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开展创业榜样评选活动,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创业载体作用,全面推动大众创业。继续完善社保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社保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进一步缩小与无锡大市的差距。

  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高品质宜兴教育建设,务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完成东氿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东氿中学,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办好“故宫精品文物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高端文化展览,高水平举办第三届宜兴国际马拉松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优化“茶禅四月到宜兴”旅游季系列活动,秉持“文化+体育+旅游+”模式,构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融合发展新格局。切实推进“健康宜兴”建设,实现80%以上的国家卫生镇、省卫生村建成江苏省健康镇(村),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竞争办法,引导更多优质养老机构参与竞争,力争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率达到70%。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宜兴市2020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建议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