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保护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0-10-30 14:42:02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0-04418 生成日期 2020-10-30 公开日期 2020-10-3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综合政务 主题(二) 文秘工作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建议,函,公开 分类词 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加强保护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的建议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农工党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支部
标题 关于加强保护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的建议
建议内容 在大踏步迈入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大拆迁、大建设是必然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整洁、崭新、功能齐全的住宅和交通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但由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缺乏保护意识,使多数城乡建设落入模式化,缺乏民俗文化的传承。 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规划部门对重点保护文物的保护是不容置疑的,但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涉及的范围更广,涉及的面更宽,往往是一树一木、一山一潭、一石一碑、一屋一院,在当地流传长远喜闻乐见,而并未上升到重点保护的级别,很多地方由于开发建设的需要,或直接毁了,或大的变成微缩版,或被挪地翻版重建,此类情况耳熟能详。 文化的传承载体是物,美丽的传说也需有血有肉长能流传久远,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更是一个地方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也是留住乡愁的灵魂。 要尽快做好保护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的工作,我们建议从以下几项工作人手: 集中力量做好排查整理工作,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作用,集思广益,发掘潜力,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按现在的开发建设速度,如不能抢在时间的前面,将来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而且效果会差强人意,结果往往搞了个四不象。 2.抓紧对散落在民间的承载历史的碑文、条石、木刻等回收整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东西当时是按普通生产生活资料被分散的普通人民群众家中,有的很可能已损毁,有的很可能没被重视,扔在某个角落,年代已久,但总有些可能会保存完好重见天日。 3.对有地理标志意义的山、水、潭、荡等进行强制保护,建设与传承肯定是一对矛盾,但现前的利益必须在沉重的历史面前有所让步,没有历史承载、没有民俗特色的城乡建设,往往会缺乏竞争力与吸引力。
承办单位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答复内容

宜文函字〔2020〕 48号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第105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支部:

    你们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加强保护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宜兴具有10000年的开发史、7000多年的制陶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中国陶都和江南文化古城。截至2019年10月7日,宜兴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12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25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119个点,未列级文物点400余处,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古桥梁、古碑刻等具有浓郁的宜兴特色。

正如你们在建议中提到的“文化的传承载体是物,美丽的传说也需要有血有肉才能流传久远,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更是一个地方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也是留住乡愁的灵魂”。近些年,在保护具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标志等方面,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 挖掘乡村记忆,持续开展村史村志编纂工作。2015年8月,宜兴市文广新局组织召开村史村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启动村史村志工作。五年以来,村志编纂和村史馆建设工作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全市先后有50多个村、社区报名参加村志编纂和村史馆建设工作,其中有43个村正式启动了村志编纂工作。截至2020年7月,已经正式完成出版或者刊印的村志有13部:官林镇《官林村志》、《凌霞村志》,万石镇《漕东村志》,湖父镇《湖父社区志》,周铁镇《沙塘港村志》、《王茂村志》、《分水村志》,张渚镇《善卷记忆》、《祝陵村志》,太华镇《太平村志》,丁蜀镇《双桥村志》、《紫砂村志》,高塍镇《塍西村志》。已经建成和基本建成的村史馆有9个:官林村史馆,凌霞村史馆,漕东村史馆,湖父社区历史文化展示室,沙塘港村史馆,善卷村史馆,太平村史馆,屺亭村史馆,周铁村村史馆。村史村志编纂工作,有利于“留住记忆,留住乡愁”,保存并传承鲜活的宜兴乡土文化,保护宜兴历史文化遗产,极大地提升了宜兴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 发掘历史文化,持续推进宜兴碑刻工作。2012年下半年至次年3月,由市文管办先后安排周婷、谢苏芸、杜雪之、蔡述亮等组成调查小组,会同全市各镇(园区、街道)文化站对全市碑刻进行调查走访、测量记录、拍照等,其后数年又陆续有新的发现和补充,至2020年3月截稿,共计勘查并登记各类碑刻709方,其中分藏于各乡镇(街道)的有530方,存于周王庙的168方,市博物馆11方。2017年5月以后又请常熟陆建华、宜兴张君文等进行了补拓,前后共计传拓碑刻483方1082份1168张。预计1000P、50多万字、总投入近100万元的《宜兴碑刻集》即将于2020年年底正式出版。《宜兴碑刻集》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必将极大地促进宜兴历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

衷心感谢你们所提的宝贵建议,它们对宜兴历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委员提出的建议,结合现有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推进村史村志编纂和村史馆建设。按照村史工作的时序要求,2020年争取编制《屺亭村志》、《周铁村志》、《美栖村志》、《鲸塘村志》、《茗岭村志》5部村志,建成紫砂村史馆、周铁村史馆2座村史馆,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

二、继续做好古碑刻的勘查、保护和研究、利用等工作。在《宜兴碑刻集》定稿付印之际,我们又陆续调查到一些古碑刻。后续条件成熟之时,我们会再次编印出版碑刻集,已将新发现的古碑刻收录其中。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国山碑和相关文物的调查、整理、研究、保护等工作。适时再一次召开国山碑文化论坛,组织专家学者从书法、历史、文化、地质等多层面进行多角度研究,提升其影响力和美誉度。在原有保护管理工作记录、参考资料、论文等基础上搜集社会保存的相关档案资料,以国山碑为中心,建设碑刻长廊或者碑刻陈列馆,进一步抓好国山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及价值的研究与展示,讲好国山碑故事,塑好“江南第一名碑”的文化名片与独特标识。编辑出版《国山碑字帖》,弘扬国山碑书法艺术。

三、启动《宜兴古桥》编撰工作。桥梁在中国古代城镇、尤其是南方城镇中的地位十分特殊,往往是其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水系交通的枢纽建筑。宋元以来的南方地方志中多单设“桥梁”一节,记录城中和城郊的桥名,可见其特殊地位。历代递修的古桥常成为传递古城文脉的建筑载体,桥的名称和形态也往往延而不变,是复原古城格局的地标,更是穿越几代人生命历程的历史记忆。对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享有“千年陶都、东方水城”的宜兴来说,古桥无疑是其一道靓丽的风景。截至目前,宜兴已经发现的古桥就有170余座。为此,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与史志档案馆一起组成宜兴古桥编纂小组,全面梳理宜兴历史古桥,查找历史文献资料、图片资料,并开展实地调查、测绘和重新拍照等工作,同时梳理新发现古桥,并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宜兴市湿地保护规划(2020-2035年)》。进一步完善宜兴市湿地保护体系,有序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利用。同时,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风景资源,控制和引导景区规划和建设,协调好景区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市自规局组织编制了《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详细规划》,严格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改善阳羡湖与云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从而对“有地理标志的山、水、潭、荡等进行强制保护”。

 

答复时间 2020年0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