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宜兴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21-04-13 10:18:29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1-02065 生成日期 2021-04-13 公开日期 2021-04-1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主题(二)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经济,管理 分类词 计划,经济管理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宜兴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重点计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农业总产值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不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达到上级要求,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上级要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达到上级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双下降”。

  为实现2021年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驱动,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坚持“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按照“带状规划、点状实施,聚焦带内、带外联动”的思路,以活力涌现的创新生态、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宜兴特色的人文生态为支撑,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加快在太湖湾科创带打造具有宜兴特色、支撑跨越赶超、助力无锡发展的宜兴科创区。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建立完善科技招商机制,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厚植创新型企业培育基础。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加快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江南大学宜兴校区、杨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浙江工业大学高塍研究院、新庄中特嘉耐材料研究院、和桥中南高科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

  (二)聚焦产业强市,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壮大地标产业。促进电线电缆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优存量、提质量并举,加快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挺进价值链高端尖端。优化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从水处理向声、气、固、土等领域拓展,从装备制造向工程总包、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打造环保产业发展高地。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突出造链、补链、强链、延链,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围绕工业互联网、5G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信息、北斗等产业,制定专项发展规划、配套政策,集中力量、重点推进,加速形成头部效应、领先优势。转型发展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推动机械装备、化纤纺织、铜材加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优质高效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编制宜兴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加快推进官林、和桥、徐舍、张渚等工业重镇,以及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陶瓷产业园、西太湖科创带、新材料产业园区等重点地区成片开发,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引导商贸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优化消费体验、开展主题促销,大力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升级改造。积极发展艺术金融、创意营销、数字文化等产业,做大文化产业规模。引导汇全物流、丰树物流产业园延长物流产业链,推进数字化、协同化、定制化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不断壮大。持续推进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大拈花湾文化旅游康养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强化健康养老项目建设和招引,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等智慧型养老服务产品,推动养老产业崛起成势。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进一步加强农业园区建设,新建“百企建百园”11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装备更新、技术革新,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新增无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提升发展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色果品、特种水产、名优茶叶、花卉园艺等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业企业品牌。

  (三)聚焦内外需求,大力增强发展动力

  有效发挥投资支撑作用。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以投促引”,主动对接国企央企,常态化联络在外乡贤,全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引进超10亿元项目10只。提升项目落地效率。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简化审批流程,完善投资建设项目线上审批系统,高效实施模拟审批、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切实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严格执行例会制、观摩制、督查制等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强化组织保障和协调推进,确保项目按序推进、如期建成。

  充分激发消费拉动作用。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发展体验经济、首发经济、时尚经济、夜间经济,推动“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街区”等新消费载体建设。大力发展以旅游康养、体育健身为代表的休闲经济,打造消费新增长极。鼓励电商拓市,推动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全面提升外贸促进作用。着力关注光伏等重点产业,推动中环领先、环晟光伏等潜力企业扩大进出口总量,形成外贸稳增长的有力支撑。强化资贸、经贸、服贸和内外贸联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环保、线缆等优势产业出口,形成新的增长极。拓展国际市场深度和宽度,重点开拓非洲、南美及“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巩固扩大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继续组织“出口转内销”展销会等活动,帮助外贸企业抓抢国内市场。保质保量做好广交会、进博会等组织工作,引导企业加大先进装备、技术和产品引育力度,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

  (四)聚焦城乡融合,稳步提升城乡品质

  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国土空间总规编制。围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公园绿地系统、山区林业资源提质增效。开工建设氿滨大道城市化改造工程,打造富有陶都特色韵味的城市景观大道。启动东氿北路风光带、梅林公园、荆溪绿道口袋公园建设,加快推进五渎河公园建设,着力营造更多可供休闲漫步的新空间。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整治,实施更高标准的宜居化、适老化改造,着力提升老城居住环境品质。有序组织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切实保障各类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

  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努力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典型引领,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特质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形态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的特色示范村,切实加强省庄村、洑西村等示范村宣传,放大典型引路示范作用,新增5个无锡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快推进农村房屋建设试点工作,落实配套政策,强化要素保供,基本完成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任务。持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更好擦亮“四好农路”品牌。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对接轨道交通建设。紧抓“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发展契机,加强协作配合,积极推进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城际轨道S2线前期工作,不断放大“1小时出行圈”范围,更好融入区域城市群。不断织密高速快速体系。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推动锡宜高速扩建工程及早开工,积极谋划宜长高速北延、常宜高速南延等交通工程。开工建设周杨公路、范蠡大道北延一期工程建设,尽快实现快速路网连接贯通。有序推进芜申运河、锡溧漕河两大骨干航道升级改线工程,力争早日实现“通江达海”。加快丁蜀通航机场建设,为通航产业、临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聚焦生态治理,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治水方面,加快完成新增断面周边水环境调查,深入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落实水质管控应对措施,力争3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0.3%。完善蓝藻预警机制,强化蓝藻湖泛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太湖安全度夏。继续推进控源截污,建成15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85%。加快推进凌霞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力争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扩建工程。治气方面,完成化工、工业涂装、印刷包装、加油站、餐饮单位等重点行业治理,削减臭氧前置物,降低臭氧超标风险。开展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严格执行重型车辆绕城、烟花爆竹禁放、秸秆禁烧、工地扬尘管控、废旧汽车淘汰等综合性管控措施,确保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治土方面,加快推进省环保集团污泥、藻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和路顺环保飞灰无害化处置项目,进一步提升固危废处置能力。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逐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六)聚焦民生事业,全力提高民生福祉

  进一步推进民生改善。继续促进就业创业,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通过“扩增量、稳存量、保重点、促匹配、兜底线”等多项举措稳就业、保就业。举办创业大赛,积极挖掘优秀创业项目。推进社保扩面。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保精准扩面。合理提高各类社保待遇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至每人每月300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面达100%。

  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务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实施高品质宜兴教育建设,大力推进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设,加快实施东氿中学、金城小学等教育工程,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供硬件支撑。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改革,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推进“健康宜兴”建设。加快推进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应急防控、疾病预防、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健康领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持续打响陶文化品牌,高水平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艺术节。高质量办好宜兴马拉松赛、环太湖自行车赛、全国动力冲浪板锦标赛、全国内河帆船联赛等大型精品赛事,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产品,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扩面提质,高效实施长期护理保险、适老化改造工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七)聚焦安全生产,提升市域治理水平

  抓牢抓实安全生产。深化推进专项整治。紧盯电动自行车管理、使用危化品工贸企业、危废“日产日清”体系建立等重点领域,制定系统性解决方案。务实推进问题整改。针对上级督导反馈问题,严格按时高效完成隐患整改、实现问题销号,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确保改彻底、改到位。

  深入推进平安宜兴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进行反恐防暴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动“枫桥式”基层政法综治信访单位集群建设全覆盖,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