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互动交流
民政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主题:民政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时间:2021-04-23 08:30:29
访谈嘉宾:市民政局局长林启中、副局长王翠萍、副局长蒋洪元、捐赠中心主任骆鸿舜、社会救助科科长蔡水彬、社会事务科科长许玄
访谈主持:梧阳

访谈实录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市民政系统全力以赴战疫情、兜底线、抓安全、促发展,民政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天是宜兴市民政局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市民政局局长林启中、副局长王翠萍、副局长蒋洪元、捐赠中心主任骆鸿舜、社会救助科科长蔡水彬、社会事务科科长许玄,欢迎各位领导作客直播室。

  林局:

  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走进《政风行风热线》,和广大听众朋友一起交流、探讨有关我市民政工作的一些情况,同时,也欢迎各位听众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政工作与我们每一位老百姓都息息相关。下面,请林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2021年我市民政部门有哪些重点工作部署?

  林局:

   2021年民政着重在四方面发力,做到坚守一条底线、推进两项改革、夯实三大基础、加强四项建设。

  坚守一条民生底线。扎实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深度救助、慈善救助等工作,不断扩大救助覆盖面,提升救助水平线。对低收入群体全面开展评估排查,摸清底数,确保应助尽助。丰富社会救助的内容形式,突出“物质+服务”“共性+个性”;持续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救助方式改革,切实破解多头救助、缺失救助、重复救助等问题;探索推动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救助效能。

  推进两项改革任务。一要抓好养老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援助服务覆盖面和绩效,进一步提升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质态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快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进度,进一步推进家庭照护床位的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城企普惠养老试点,进一步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进一步推进机构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智慧养老和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二要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持续开展散葬坟墓和超标墓违规整治行动,深化文明殡葬改革,全面推进集中文明守灵、立体式骨灰安放、农村生命公园等公益性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夯实三大基层治理基础。一要稳妥完成基层政权交接。截至今年3月,我市207个行政村、102个社区已全面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下阶段要做好新一届村(居)委主任的培训提升工作。二要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要以推广优秀社区工作法为抓手,推动实现社区建设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三要畅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发挥其在保障民生、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加强四项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我局的三顾问一审计、蹲点调研、疑难案例讲学等制度走深走实。二是加强安全建设。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狠抓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实化整治措施,牢牢守住“一老一小”的安全底线。三是加强法治化建设。深入实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以法治化建设提振民政作风效能,以规范化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今年拟搭建市级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以及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实现需求与供给、服务与监管更加智能、精准、便利;探索推广“掌上慈善”“指尖慈善”,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慈善快速融合。

  主持人:

  听了您的介绍,我们都感觉到了啊,今年我们全体民政人将持续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顺应民生领域新变化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要,着力保民生、兜底线、扩供给、提效能,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更好更优提升民生福祉。

  受疫情影响,去年的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工作未能如期举行,请问今年招录工作计划何时举行,报考社区工作者需要符合什么要求?

  王局:

   今年的社区工作者招聘工作正在筹备中。报考社区工作者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具有宜兴市户籍或为宜兴市生源;3、具有1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或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报考人员其工作经历不限。与往年相比,今年特别放宽了工作年限的要求,具有1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即可报考。

  每年,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公告我们会在宜兴电视台、宜兴日报、宜兴人才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公布,有志报考社区工作者的年轻同志可以关注各大媒体平台,招聘工作一启动,我们会第一时间在各大媒体平台公布。

  同时,去年我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构建社区工作者“星级+薪级”职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宜组发〔2020〕21号),构建社工“五星”岗位体系,在全市开展社区工作者星级评定工作,以“星”为梯让社区工作者发展更有目标,成长更有路径,进一步引导社工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主持人: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如何做好养老工作已然成为我们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民政部门在优化宜兴养老服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蒋局:

  一是加快转型发展,在机构养老提档升级上抓推进。近年来,我市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深化医养融合、开展标准化创建、落实安全专项整治等多举措发力,全方位提升了我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5家养老机构,民营化率达72%,3家养老机构配套设置了康复医院,5家养老机构内设了护理院,26家养老机构内设了医务室。去年,市社会福利中心主导申报的《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管控技术规范》被列入首批省标项目,有效填补省内养老机构安全管控标准方面的空白,其自身的标准化服务也成为“江苏样板”,荣获“全省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

  二是完善功能布局,在社区养老覆盖面上下功夫。“十三五”期间,各镇(街道)充分整合资源,完善配套,重点抓好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助餐中心和镇级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目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共有301家,区域性助餐中心14家,助餐点56家,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市级有平台、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的服务网络。

  三是突出以人为本,在居家养老服务上求突破。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养老”,实现居家援助服务与老人需求精准链接,每年约有5万老年人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援助服务,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6%。另一方面,自19年起,我市启动适老化改造工程,按照“一户一设计”原则,两年来共完成了8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满足了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主持人:

  面向“十四五”,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拓展居家援助服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试点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强化家庭养老支持;进一步推广“互联网+养老”,提升智慧养老水平;进一步连通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夯实居家养老基础地位,优化社区养老平台配置,强化机构养老功能支撑;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通过加强联合执法、设置养老服务黑名单等措施,构建起对养老服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营造安全放心的养老服务环境。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增加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对此,我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离婚登记流程有哪些调整呢?

  蒋局:

   自今年1月1日起,离婚登记流程调整为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婚姻登记机关在受理离婚登记申请后,进入30天冷静期阶段,在冷静期,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撤回申请(注:冷静期自离婚申请受理次日起算,如果第30天为法定休假日,则顺延到法定休假日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如若双方都未撤回申请,在冷静期届满后的第二个30天内,双方当事人需再次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领取离婚证,如果其间双方没有到场办理离婚登记发证,则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以内地居民一般情况为例,各阶段当事人需要提供以下材料。离婚登记申请,当事人需提供: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当事人需提供:身份证;离婚登记发证,当事人需提供: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回执单、离婚协议书、照片。

  自今年实施离婚冷静期制度以来,1月份我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共受理离婚登记189对,冷静期内主动申请撤回及60天满未申请发证的共计72对,实际办结117对;2月份受理离婚登记199对,截至目前主动申请撤回及期满未发证38对,已办结123对,还有38对尚未过期。从短时间数据上看,离婚冷静期实施后,离婚人数确实有一定程度减少。

  主持人:

  所以说,离婚冷静期的设立并不在于阻止离婚,也不是对婚姻自由的限制,而是对那些出于冲动而意欲一拍两散者的宽容,亦给予仍有感情、仍需相扶前行的夫妻一次回旋余地。

  近期看到宜兴市慈善会的许多报道,去年市慈善会还获评第五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社会组织,能具体说说近年来宜兴慈善主要做了那些工作吗?

  骆主任:

   一是健全组织,慈善网络日益完善,一系列文件的先后出台,为发挥慈善公益作用提供有力的机构保障。2008 年,镇(街道)慈善分会实现全覆盖;2015年,全市312个村(社区) 设立慈善工作站,正式建成市、镇、村三级慈善网络。至今全市共25个村(社区) 成立了慈善基金,母本总额达 2790万元。

  二是拓展渠道,慈善捐赠成效显著。通过10多年来的发展,慈善捐赠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社会参与度也愈发广泛,形成了企业认捐、冠名基金、慈善“一日捐”、一次性捐赠、定向捐赠、村级慈善基金、慈善拍卖等募捐活动,慈善会年度募集资金从300多万元上升到5000多万元。

  三是注重实效,救助模式更加立体。市慈善会推行“助医、助学、助困、助残、助老、应急救助”六位一体的救助方式,实现救助模式立体化,救助手段多样化。在助老方面,从初始的走访慰问,到现在为老人购买安康关爱保险,提供配餐送餐服务,参与养老设施建设等。在助医方面,建立“特殊病种关爱基金”、积极参与“村级医疗互助”项目。在助贫方面,联合相关企业对有脱贫希望的家庭积极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帮助,为贫困户创业增收创造条件。

  四是全民参与,慈善理念影响愈发深远。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发生后,众多宜兴企业及个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款捐物,充分展现了宜兴正能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慈善会通过短短2个月就募集到专项资金4674万元,其中个人捐赠额比例超过企业捐赠,达2700余万元,再次展现宜兴慈善事业“全民总动员”的鲜明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主持人:                  

   健全的公民慈善意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多年来,我市积极引导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和人士投身慈善事业,并将慈善事业拓展到其他城市,将爱心传递出去。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本期节目的文字版您可以点击宜兴政府网互动问答板块《政风行风热线》专栏进行查看。再见。

  相关领导: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