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互动交流
水利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主题:水利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时间:2021-07-21 08:30:08
访谈嘉宾:宜兴市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正强,宜兴市水利局政策法规和水资源管理科科长陈静,宜兴市水利局河长科科长殷俊伟,宜兴市水利局河湖管理所负责人印凯淳
访谈主持:梧阳

访谈实录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当前,水利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今年以来,我市水利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快速度起步、大格局开局,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举措,积极开启管水、治水新征程,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那么,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该局领导会就水利工程建设、防汛保安、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水源地保护、蓝藻打捞处置等工作与听众朋友、网友们进行沟通交流。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宜兴市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正强,宜兴市水利局政策法规和水资源管理科科长陈静,宜兴市水利局河长科科长殷俊伟,宜兴市水利局河湖管理所负责人印凯淳,欢迎各位领导做客直播室。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欢迎都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网上互动的方式只要登录新浪微博搜索FM909梧阳,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防洪保安、水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杨书记,今天借这个机会,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今年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杨书记:今年以来,我市继续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两项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和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有序推进。其中总投资13.3亿元的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已接近尾声,累计完成投资12.96亿元,基本实现通水目标。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正提速推进。该工程总投资8.45亿元,包括两部分建设内容,分别为太湖大堤堤身工程和湖西滨湖地区影响处理工程。其中太湖大堤堤身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包含大堤加固35.85公里,新建跨港渎桥梁10座,新建口门建筑物1座,加固包港堤4.36公里,新建包港堤3.01公里。湖西滨湖地区影响处理工程按区域防洪50年一遇标准设计,包含2条入湖河道整治(蠡河、施荡河),河道疏浚18.82公里,新建护岸1.93公里,加固护岸14.7公里,加固堤防25.34公里;圩区达标建设37个,堤防加固4.2公里,新改建节制闸21座、闸站40座,新建涵洞15座,新建圩堤护岸23.47公里,加固圩堤护岸9.796公里,新建堤顶道路2.00公里。2021年上半年新开工三个标段,截至目前完成年度投资1.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9亿元,总体进度超预定目标。

  此外,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太湖清淤固淤试点工程、东湛渎港治理工程、阳家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农村防洪工程、农村河道清淤工程等一大批水利项目全面铺开,通过今年落实的一系列工程性措施,我市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有力提升。

  主持人:去年,我市遭受太湖流域大洪水袭击,经受住了考验,那么请问宜兴今年的防汛形势如何,我们又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杨书记:我市位于太湖流域下游,太湖上游,承接4700多平方公里来水过境,全市有河道2424条、水库21座、太湖大堤41公里、5000亩以上大圩37只、5万方以上重点塘坝33座,特定的水系分布和自然环境决定了我市防汛任务的异常艰巨。2020年,在遭受太湖流域大洪水袭击下,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以及防指的统筹协调和统一指挥,实现了基本无灾情。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经验,超前准备、系统谋划,防汛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一是及时调整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市、镇两级行政领导分工防守和定圩、定库责任制,及时调整完善全市21座水库、33只五万方以上塘坝、36只五千亩以上圩区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同时组织修订了《宜兴市防汛防旱防台》预案,复核“江苏省洪水预警发布”标准体系下应急响应对应措施,根据工情及水情变化,优化圩区和水库洪水调度方案。二是全面排查险工隐患。提前部署对全市险工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河湖堤防险工3处和病险闸站7座,目前已全部完成消险。切实加大河湖清障力度,结合美丽河湖专项行动,对重点堤防违规种植进行专项整治,清除阻碍河湖行洪的坝梗11条,以及违法圈圩1处。三是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加强抢险队伍建设,今年全市共组建管理单位抢险队伍90支1692人,民兵抢险队伍159支3366人,社会抢险队伍31支471人,同时积极开展实地抢险演练,提升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充实防汛物料,全市储备防汛编织袋110.9万只、桩木3.8万根、块石4400吨、彩条布(土工布)30.7万平方米、抗排机泵91台、流动抗排机船10艘。

  今年我市于6月13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29天,较常年(26—27天)略微偏长,梅雨量259毫米,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总体防汛形势较平稳。但是,由于后续降雨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受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防汛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下阶段,我们将始终高度戒备、严密防范,继续做好各项防汛防台各项工作,以最实作风最硬举措,夺取今年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主持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请问为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今年以来我们在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陈科长:我市始终把“让宜兴人民吃得上水、吃上干净的水”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其中水源地保护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年我们主要落实了这么几项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编制“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把水源地管理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章节,从落实资金、队伍、项目等方面加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同时以“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为统领,结合我市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现状,深化《宜兴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完成《水源地涵养区规划》等编制工作,为推动我市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夯实基础。二是加强工程治理。投资2000万元,实施横山水库底泥疏浚2021年度工程,疏浚面积42万平方米,土方约12.6万立方米。充分利用横山水库枯水期水位低的契机,追加投资3000多万元,对水库南部裸露区域实施应急清淤,清淤面积约69万平方米,土方达35万立方米。投资628万元,实施横山水库库区全封闭工程,规划安装围网25公里。安排年度投资1200万元,推进横山水库水环境修复水质提升工程。投资85万元完成油车水库右岸老汤省路沿线迎水面区域生态环境整治。通过一系列工程性措施,有效促进水源地水质改善提升。三是筑牢基础支撑。不断夯实基础管理措施,规范设置维护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在取水口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增配便捷式水质监测设施,加密水质监测点位,全面动态掌握水质指标。持续强化巡查监管,健全完善定岗、定员、定片的工作机制,依托河长制对镇村涧河进行巡查,租用无人机定期巡航,扩大水源地巡查覆盖面,形成水库、涧河巡查监管全覆盖的工作体系。积极开展水源地达标创建,结合省政府“千吨万人”农村水源地整治,完成龙珠水库饮用水源地达标创建,明确了水源保护区范围,进一步保障了我市农村饮用水源安全。

  主持人: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水生态环境需要, 我市去年启动了美丽河湖三年行动,请问目前进展如何?

  殷科长:为优化河湖公共基础设施布局,解决河湖水域岸线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河湖水域岸线生态环境、景观绿化、人文底蕴、形象秩序水平,我市于去年9月24日启动美丽河湖三年行动,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对照《宜兴市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向前推进。一是常态化开展督查通报。对照无锡市美丽河湖“红黑榜”,扎实开展暗访检查,全面督促10条黑榜河道整改到位,其中官林镇滂渎港因整治规模大、群众反响好,被无锡广电《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报道。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宜兴市美丽河湖“红黑榜”月报制度,已发布榜单四期,共计通报侵占河道水域岸线乱搭乱建、散养畜禽,河道内设置网簖、地笼,河道岸坡沿线堆放垃圾杂物等黑榜河道154条,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45条,整改中9条。二是紧盯重点问题排查整改。结合我市河湖实际,排查确定180条重点整治河湖名录,截至目前,已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56个,清除水面垃圾水草1.13万吨,治理岸线违规行为213处,拆除非法围网管桩105根,整治“三无”船舶120艘、住家船舶6艘。同时,积极推进无锡重点河湖问题排查整改和面上其他河湖环境专项整治,其中排查出的97处无锡重点河湖问题已完成整改86处,其余河湖累计清理管桩约3.7万余根、地笼网2200余条,拆除水域岸线违规搭建9000余平方米,清理水面岸坡垃圾杂物3.8万吨,清理废弃船舶519艘,处罚并整改船舶未正常使用防污设备的违法行为613起。三是稳步推进示范河湖建设。统筹考虑景观风貌、区域平衡等因素,投资13亿元,规划美丽示范河湖40条,配套出台《美丽示范河湖建设标准》《美丽河湖示范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目前,由15个镇街实施的30条美丽示范河湖,丁蜀镇的5条已经开工,完成投资约4400万元,市级实施的10条美丽示范河湖目前已经全部开工,完成投资约2.2亿元。通过打造美丽河湖“宜兴样板”,展现美丽河湖“宜兴形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河湖环境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持人:自2007年太湖因蓝藻爆发引发水质危机后,我市对症下药,落实各项措施,为实现太湖连续十三年安全度夏提供了坚实保障,其中蓝藻打捞处置和湖泛防控作为太湖安全度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请问,今年我们又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印所长:今年以来,围绕实现太湖安全度夏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及早谋划、提前部署”的要求,我市于3月1日全面启动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和湖泛防控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加强监测预警。以人工巡查为基础,落实巡查监测人员,加强监测装备保障,对辖区内太湖水域、内河渎港开展常态化巡查;以信息化手段为补充,利用河湖沿线已有视频探头和无人机技术,点对点监控、全方位航测,做到区域监测全覆盖。突出重点区域巡查,对湖泛易发区、国省考断面区、交通干道沿线等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测,动态掌握藻情湖泛趋势及水质异常情况,综合分析研判,确保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完善工程体系。投资近9000万元,实施太湖离岸水域蓝藻围隔工程、小径港泵压控藻工程、八房港原位控藻工程,加快构建“离岸控藻+岸上分离”的“水陆双线”处置模式,提升蓝藻高峰期各环节协同处置能力。目前围隔工程已完工,累计安装围隔15.1公里、警示灯51套、警示牌17套,小径港泵压控藻工程控藻平台及调水平台已建成投运,八房港原位控藻工程完成深井钻孔和内筒安装74米,完成人行步道、桩基约260米,输藻管道900米,总体进度过半。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及时扩充队伍力量和物资储备,按照“属地负责、区域包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全市共计组建蓝藻专业打捞队伍24支238人,组建应急队伍28支303人。储备蓝藻围隔6公里、应急吸藻泵30台、应急机泵90台,配备应急处置车2台、移动式分离设施4套、离岸打捞处置船3艘、泵压控藻船1艘、智能控藻船3艘、增氧曝气船15艘,为蓝藻打捞处置和湖泛应急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加强日常处置。严格落实“全日制”打捞工作制度,以蓝藻集聚区及水体异常区为重点,科学调度各打捞点开展打捞,确保在蓝藻高发期各藻水分离站24小时处理、满负荷运行,打捞藻水“日产日清”、藻泥处置“即产即清”。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出动打捞人员约2.67万人次,累计打捞藻水约41.5万吨、出库藻泥约1.6万吨。

  主持人: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

  相关领导: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