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046317/2022-02140 | 生成日期 | 2022-05-07 | 公开日期 | 2022-05-07 |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科技、教育 | 主题(二) | 科技 | 体裁 | 其他 | |
关键词 | 人才,政策支持,科学,技术 | 分类词 | 经济管理,科技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重磅!“科创宜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
为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布局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宜兴创新发展能级,近日,我市出台《“科创宜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科创宜兴”建设“331”行动计划
科创载体储能、科技招商扩能、开放合作赋能3项攻坚突破行动
主导产业高新化、科创企业集群化、科创人才高端化3项争先创优行动
科创服务保障1项强基固本行动
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科创宜兴”品牌全面打响,开放型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区域协同机制,培育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城市创新发展实力取得大幅提升。
到2024年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3%以上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2.5%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00家
➤全市人才总数达40万人,新增高层次人才达2200人
➤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
➤新增创新创业人才项目500个,新增科创孵化载体面积180万平方米
➤年均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亿元
➤年均新增科技型企业2000家以上
专项行动
“科创宜兴”攻坚突破专项行动
01加快科创载体储能行动
全力推进科创园区建设
高水平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形成“四谷三区多点”全域创新布局,突显宜兴“一翼”在无锡创新空间布局中的战略支撑地位。
全力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
共建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巩固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到2024年,累计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5家、新型研发机构9家、院士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15家。
全力推进科创孵化载体建设
到2024年,累计建成各级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创孵化载体达30家以上,建设“异地孵化载体”10家以上。
02加速科技招商扩能行动
全面优化科技招商机制
强化各板块科技招商专业化机构组建,制定出台内设部门、岗位职级、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
全面拓展科技招商路径
扩大科技招商“朋友圈”,加快构建以基金、院校、企业、机构、乡贤和科技镇长团成员等为主体的科技招商网络体系。
全面开展科技招商活动
精心组织“国际科创英才节”,高效举办科技人才品牌活动,丰富各类创业赛事内涵,持续推动人才、企业、项目、机构、资本等创新资源有机融合。
03
加码开放合作赋能行动
加速融入国际化创新格局
加强与境外经济主管部门、投资促进专业机构、投资中介机构等和外国驻华使领馆的联系合作,探索布局2个以上中日、中韩、中新等“国别合作园区”。
加速汇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
深化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太湖(宜兴)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医疗器械产业学院等一批平台落地。到2024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0项。
加速完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加强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的协同联动,争取来宜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年均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亿元。
“科创宜兴”争先创优专项行动
01提升主导产业高新化发展水平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到2024年,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50亿元、350亿元、200亿元。
做精做优传统优势产业
打造成为全国电线电缆智能制造、资源配置中心,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全球知名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
到2024年,电线电缆、节能环保、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800亿元、450亿元、130亿元。
全力推动科创惠民富民
助力“智慧宜兴”,支撑“平安宜兴”,服务“健康宜兴”,引领“绿色宜兴”,助力“乡村振兴”。
02增强科创企业集群化发展程度
推动科技型企业集聚成势
全力引育科创企业“竹笋”、打造科技创新“竹海”,到2024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雏鹰企业500家以上、瞪羚企业35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
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企业上云”步伐。到2024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家以上。
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树标引领
到2024年,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5家以上,准独角兽企业15家以上,境内上市企业6家以上。
推动企业研发能力跨越提升
深化实施“陶都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探索实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到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3%以上,攻克关键核心技术50项以上。
03实现科创人才高端化发展格局
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梯队
实施战略科学家“领航”、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卓越工程师“雁阵”、新锐科技企业家“星火”、高技能人才“匠心”、乡村振兴人才“三带”等系列工程。
创建高标准人才双创平台
优化人才招引服务平台,完善人才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新建招才引智工作站达10家以上,引入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和人力资源公司达20家以上。
构建现代化人才工作机制
探索成立人才发展集团,开展市场化人才资源开发与综合服务,将人才工作纳入考核。
完善高品质人才服务保障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每年筹集人才公寓1000套以上。规划建成国际社区、国际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
“科创宜兴”强基固本专项行动
01深化科创服务保障行动
加大知识产权服务力度
加快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宜兴分中心筹建,探索宜兴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到2024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20件。
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打造多层次的股权投资体系,加快发展债权融资,优化发展保险服务。力争到2024年,在宜注册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500亿元。
优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推动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育一批科技服务专业机构,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企业12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