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助力“六稳”“六保”工作
工作部署

国信协联跨界农业 改良土壤超千万亩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2-11-11 08:52:07  浏览次数:

  昨天,在位于吉林省镇赉县的四方坨子农场,秋收落下帷幕。农户于晓丰满脸欣喜,村里荒了十几年的盐碱地今年终于喜获丰收。品着刚收获的稻米,他兴奋地说:“这味道,真香!”

  昔日盐碱地焕发勃勃生机,妙手回春的“神医”是距离镇赉县2000多公里、位于宜兴市的一家企业——江苏省国信集团控股的江苏国信协联能源有限公司。2017年起,国信协联在做强能源保供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将工业生产的深度发酵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领域,助力端好“中国饭碗”。

  “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盐碱地一度被称为“绝症”土地。我国约有2亿亩具备农业开发潜力的盐碱地,其改良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方法需要长期的沙洗和水洗,耗时长不说,对于缺水地区更是资源浪费。

  “我们的技术方便又高效,先用生物改良剂改良土质,再用有机水溶肥给作物施肥,‘双管齐下’唤醒沉睡的土地。”国信协联农业项目负责人蒋小东介绍。该公司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技术能力,将跨界入农的方向锁定为盐碱地改良。2018年年底,该科研项目取得初步成功,在位于新疆玛纳斯县的一块盐碱地上,试种的番茄苗开春出苗率达到70%。

  “土壤修复是系统工程,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性等方面入手,发酵过程中的菌种、工艺都要精准控制。”蒋小东说,近年来,该公司与江南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经过几十次尝试,最终掌握了根据不同土壤条件科学“施药”的标准。据权威机构检测,国信协联研发生产的生物改良剂和有机水溶肥,富含有机酸、小分子肽等多种营养物质,在中和土壤酸碱度的同时,能快速补充和培育土壤中的有益菌。这两项研发成果也已成功申报国家、国际发明专利。

  今年初,镇赉县四方坨子农场慕名与国信协联合作,尝试在万亩盐碱地上建起种植基地。经过技术人员测土配方“施药”,属地农户辛勤呵护,种下的水稻第一年就喜迎丰收。农场负责人赵国文说,经测算,亩产突破250公斤,为镇赉县面广量大的盐碱地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农场,通过科学“施药”,今年盐碱化土地不仅水稻产量较往年提高30%,大米的垩白量也明显减少。

  截至目前,国信协联已在全国各地改良土壤面积超1000万亩,其中在东北地区就达800余万亩。跨界而生的强大技术成功破解“丰收密码”,让一块块“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变身“生态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