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林镇

官林镇>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保障栏目>建议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3-03-07 13:59:18   [ ]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1084 生成日期 2023-03-07 公开日期 2023-03-07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卫生、体育 主题(二) 卫生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医院,中医,医药,药材,体质 分类词 卫生,体育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中医药学古称:岐黄之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长年来,各地方以中医院为首的中医诊疗单位,西化现象非常严重,民众对中医的信任度比较低,经过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之后,人们对中医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和指示中涉及到中医药的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和领导人对于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再次为我们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市在中医药事业上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振兴中医药事业是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畏艰辛、持之以恒。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郑龙娟等3人
标题 关于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中医药学古称:岐黄之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长年来,各地方以中医院为首的中医诊疗单位,西化现象非常严重,民众对中医的信任度比较低,经过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之后,人们对中医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和指示中涉及到中医药的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和领导人对于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再次为我们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市在中医药事业上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振兴中医药事业是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畏艰辛、持之以恒。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引贤纳才是根本
中医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可行的措施,鼓励高中毕业生报考相关中医药相关院校,定向培养中医药医学生。近年来,毕业生考入我市相关单位后,由于待遇明显低于无锡、常州、江阴等附近城市,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急需提高医生薪酬、公积金等方面待遇,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倾斜强保障
一段时间以来,中医药行业的整体萎缩,大体原因是因为中医的收入远低于西医,中医医院迫于生存压力,只好发展西医、多开西药以增加收入,中医医院逐渐被西化,中医药人才被西化。近年来,在我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中医受到重视,中医也再次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很多社区医院也建
很多社区医院也建起了中医馆,但是明年我市医疗中心即将建成,医疗中心以西医为主,从技术、设备等各方面对中医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建议在我市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医相关单位政策倾向、资金扶持,促进中医医疗单位健康发展。
三、建好基地促产业
建议规划建设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为学习、交流、宣传等提供专门的场所,有利于群众了解熟悉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好处,我市有许多中医方面的乡贤,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俊松、省中医院教授卢子杰等等,可以多举办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我市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迅速,但还处于不断完善中,仅仅依托我市绿水青山是不够的,还需要促进健康长寿的医疗支撑,建议在我市养生养老产业的“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多引进中医技术项目,也可以开发引进种植适宜我市地理气候的中草药,既能助力乡村振兴,又能为宜兴中医药产业发展做贡献。
承办单位 卫生健康委员会
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第十六届一次会议

第92号提案的复函

郑龙娟、谢昕、蒋余平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关于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委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 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2年4月30日,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医疗机构65家,其中三级中医医疗机构1家、二级中西医医疗机构1家、中医门诊部5家、中医诊所58家。全市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数达0.79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40,均达高质量发展指标要求。全市共建有8个中医经典病房,1个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名老中医基层传承工作站。此外,全市1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 前阶段工作情况

(一)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不断增强宜兴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综合实力,强化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模式,推动建设优势病种特色鲜明的中医名院。继续加强中医临床路径、中医经典病房、中医为主诊疗病例的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电子病历系统中中医临床路径模块的使用和统计考核,鼓励各专业开发新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并不断优化和总结。宜兴市中医医院今年共有25个专科(专业)共开展76个中医临床路径病种。截至2021年底,执行临床路径的住院病例11341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2.37%,入径率达99.07%,变异率6.36%。全院所有重点专科均开设中医经典病房,截至10月底,执行中医经典病房的住院病例1030例,占总住院人数的4.76%;执行以中医为主诊疗的住院病例1285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93%。宜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临床路径涉及专科5个,病种16个,入径率99.57%,完成率92.53%。

(二)深化中医内涵建设。推动中医重点专(学)科建设,积极创建省、市级重点专(学)科,深入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力争形成省、市内先进经验典型。依托卫生健康“三名战略”,确认宜兴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内分泌科、肾外科、脑外科、妇科5各科室为“重点扶持专科”,对各专科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并制定《宜兴市中医医院重点扶持专科实施方案》,按照“评价体系”各科室制定建设目标。成立“重点专科管理领导小组”,设立重点专科管理办公室,负责各级重点专科的建设管理等工作。每个季度要求各级重点专科按照省市级《评审细则》自评后形成自评报告,列出问题清单及相应的整改措施。制定《宜兴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各重点专科建设设立专项资金。

(三)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与医共体单位根据建设意愿双向选择,签订合作协议,切实提升中医馆标准化建设18个。宜兴市中医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馆选派专科中医药人员,到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和开展业务工作。建设和培养基层中医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扶持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经典病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指标,并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周边社区、乡村进行中医科普、义诊等工作,同时进行中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应专科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岁及以上老年人龙砂特色治未病健康服务,2021全年累计服务人数13.8万人,服务率达到65%,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包”,累计受益人数2000人。提升龙砂特色治未病服务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宜兴市中医医院培训治未病技术骨干25人,推动全市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和慢病康复服务的整体水平。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宜兴分院揭牌暨宜兴市中医医院名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启动仪式在宜兴市中医医院举行。我市将以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宜兴分院挂牌及名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启动为契机,积极推动优秀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名中医,通过优质资源下沉,开展临床带教、业务指导、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医疗机构中医“防、治、康、养”一体化服务能力,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服务,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四)强化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

1、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开展中医经典学习班。每二周一次,通过集中授课,讲解常用方剂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方法,中医药临床经验分享,中医经典应用心得、 临床疑惑求真、经典条文考核等方式,加强年青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能力培养。为提高科研课题质量及扩大覆盖面,开展课题预申报制度,邀请专家评审科研课题标书并指导修改工作,确定15个项目作为2021年资助课题,共投入经费33万元。2021年参与申报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项,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5项,无锡市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8项,已公布的科研立项包括:无锡市护理学会面上项目1项;无锡市中医药管理局一般项目4项,合作横向课题一项。

2、加强医教协调。宜兴市中医医院名中医第一届“青苗工程”21名学员,定期跟师学习,学员按计划上交医案和跟师心得,通过学习全面系统地继承院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专科中医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3、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功能。组织《2021无锡市(宜兴)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共有32名基层卫技人员参加了学习。2021年度举办省级中医药继教项目3项,无锡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4项,宜兴市级中医药继教项目6项。

4、加强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宜兴市中医药进万家工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方案》,共培训科目11类56项。培训对象为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及在职在岗以西医药为主的临床类别医师、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共51名。培训师资由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医师担任。通过学习要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 6 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

5、完善本市西医学习中医制度。积极吸纳中医院校毕业护士,针对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制定“西学中”培训计划(培训时间≥100学时)。鼓励在职护理人员接受更高层次中医学历提升。积极选派护士参加省、市级专科护士培训考核,2021年,选送2名护士参加无锡市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选送3名护士参加江苏省中医护理专业化护士培训。分期分批派送8名护士长至江苏省中医院进修学习,使其熟练掌握本专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较好地促进本专科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五)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模式

1、协同推进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药健康科普、中医药健康义诊咨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演练、中医药文化宣传手册和物品的发放等工作。组织举办多场关于《中医药法》《江苏省中医药条例》《执业医师法》的专题讲座,深入学校、社区、乡村等进行中医药科普宣传。共举行科普讲座51场,惠及观众近两千人次,发放各类中医药宣传手册千余册,活动被多家官方媒体关注并报道。

2、开展中医药文化“岐黄校园行”系列活动。以“普及中医中药知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推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模板,涵盖中医讲堂、参观考察、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使师生们不仅了解了中医文化发展历程、古代名医典故,还观摩了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亲手制作了中药香囊,也认识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学到了许多中医药小知识,活动受到学校和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3、组建“中医药科普讲师”团队。参与市社科联“氿智”讲师库,选取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中医药科普题材,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中医药精品科普讲座。截至11月中旬,共举办各类中医药科普讲座77场,观众近4000人次,深受基层社区或村庄居民们的欢迎和好评。

  • 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策保障,依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省委省政府、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全市中医药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职责,定期研究中医药发展规划、政策和举措。开展中医药普法宣传活动,切实保障《中医药法》、《江苏省中医药条例》贯彻施行。

2、定期开展中医医疗服务调价评估。稳妥有序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支持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对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探索纳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探索实施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支付模式。

3、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进行预算单列。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制定有利于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的补偿办法,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扩大中医医疗、科研、教育等机构建设用地的供给。

(二)彰显特色优势,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持续加强中医医院建设。不断增强宜兴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综合实力,强化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模式,推动建设优势病种特色鲜明的中医名院。积极推进宜兴市中医医院积极争创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持续提升中医医院的服务水平,发挥本地区中医药发展龙头引领作用。强化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提升考核指标数据质量。

2切实提升中医服务水平。在“十四五”期间,依托卫生健康“三名战略”,推动中医重点专(学)科建设,积极创建省、市级重点专(学)科,力争建成3个以上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5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深入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力争建成1个中医经典独立病区。推进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协作诊疗,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提升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康复科和老年病科能力建设,打造区域内治未病联盟,加强培训治未病技术骨干。针对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一批中医药治未病干预及康复方案,不少于10个,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治疗。

3大力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积极打造15分钟“中医健康服务圈”。发挥中医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作用,确保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4类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覆盖率达30%以上。推进中医药融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持续推进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月儿童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包”,受益人数10000人以上。

4、  深入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依托宜兴市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通过管理帮扶、人才共享、技术培训等形式,促进我市中医药技术水平及诊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打造基层特色中医专科5个,名老中医工作站10个,做强做优基层名医工作室,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提档升级。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发展,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推进区域内“智慧中药房”建设,实现中医、中药同质化管理、规范化管理。

(三)坚持强基固本,优化推进中医药人才建设

1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推进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省“西学中”高级人才、无锡市名中医评选等项目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与中医药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制定宜兴市名中医遴选管理办法,启动新一届市名中医遴选工作。新增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2-3人、无锡市名中医1-2人、中医类别博士5名,培养百名卫生优秀人才,其中无锡市级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各2名(中医类别),宜兴市中青年优秀人才和后备优秀人才各10名(中医类别)。

2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组织做好年度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完成基层人员培训任务,配合落实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采用“县招乡用”办法,壮大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推进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建设,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占比指标考核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完善中医药毕业后和师承教育。完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加强过程管理,提升规培质量。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持续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等项目建设。深化中医经典学习氛围,巩固中医经典巡讲活动成果。创新培训模式,持续推进五运六气、基层经方等龙砂医学骨干人才培训项目,扩大龙砂人才队伍。持续推进龙砂医学宜兴分院的相关工作,弘扬龙砂分院的优势特色。

(四)促进内涵提升,加速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1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高校的资源融合,继续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联合推进宜兴市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项目,提升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及传播,中医药人才队伍和临床中医药科研能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中医医院与其他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研发机构合作,不少于2家,构建多学科融合、集成高效的科研创新平台。加强科研人才及团队建设,承担省、市级以上中医药科技项目数量逐年提升,提高重点专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医药机构与科技部门的协调会商机制,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落地实施。畅通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实现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中医药交流合作

1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参与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岐黄校园行”、“阳羡医馆”大讲堂等活动。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机构,鼓励中医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创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发挥中医药文化基地的窗口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社会宣传,在网络、电视、广播、平面等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为推动中医药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周燕,电话:87994703。

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5月14日     

答复时间 2022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