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互动交流
生态环境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主题:生态环境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时间:2023-06-07 08:30:11
访谈嘉宾:宜兴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凯,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峰,副局长徐黎辉,党组成员孙烈锋
访谈主持:梧阳

访谈实录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最重大的历史使命、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直以来,宜兴生态环境局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生态保护等综合手段,以实际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

  今天是宜兴生态环境局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宜兴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凯,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峰,副局长徐黎辉,党组成员孙烈锋,欢迎各位领导作客直播室。

  相关领导(建议唐局):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政风行风热线》与广大听众沟通,非常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和反映。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

  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两个历史突破、三个百分百、四个走在前列”,太湖蓝藻治理整改成效在2022年长江经济带国家警示片中作为正面典型向全国推广;滆湖西岸生态治理及产业提升项目全国首个入选生态环境部EOD项目库;成功举办全省“三级防控”和突发水污染实战应急演练,得到省生态环境厅领导的高度认可。

  成绩代表过去,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会在哪些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相关领导(建议唐局):

  2023年,宜兴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动生态优势禀赋转化,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一、奋力争先创优,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效能。紧紧围绕稳增长、促发展的大局,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环境服务保障水平,为宜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强建设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减量替代管理,推进排污总量指标交易,率先在全省开展减排总量跨类别指标有条件使用试点。二是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产业项目”,提升EOD操作模式,更大步伐引导绿色金融服务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是打造多级生态特色亮点,确保完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核,全力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二、锚定目标任务,着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源头治理,坚持统筹施策,确保实现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目标。一是坚持标本兼治改善水质。深入实践“水陆统筹、两湖共治”新思路,围绕“一圈一带一区”建设,结合年度治太治水工程,加快实施综合布局和工程推进,打造太湖西部生态屏障。深化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区建设,开展印染、化工和涉磷企业整治,进一步压减污染物排放强度。二是坚持双控双减管控大气。完善餐饮“绿岛”建设,开展非法码头、加油站点、汽修行业等联合监管整治,推进建筑工地智慧管理,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和秸秆禁烧力度,持续巩固提升治理成效。三是坚持土废共治提升能力。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和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投运小微企业危废智能监管平台和集中收集体系,更好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出路问题。

  三、强化精细管控,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坚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严格依法行政,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求。一是深化执法规范管理。依托大数据平台加快智慧执法进程,提高问题发现精准率和执法效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制定行业整治规范,选定优秀企业进行试点,带动各行业领域治污能力提质增效。二是健全应急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园区“三级防控”和重点河流应急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组织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增强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对能力。三是突出问题整改实效。着力提升问题整改评估成效,邀请中央环保督察办专家,对整改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确保整改符合要求、落到实处。组织开展重点问题整改攻坚行动,建立问题清单和销号制度,坚决做到“动态清零”。

  主持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预计将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宜兴市委市政府也把推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高质量发展确定为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基调,我们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中,有哪些助企纾困政策吗?

  相关领导(建议许局):

  2023年我市重点工作之一即为全力抓项目投资落地,环评审批作为投资项目落地的重要环节,我局早就做好预判落实工作。项目投资首选营商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的国家级工业园区。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简化审批程序,赋权审批权限,即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市有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两个国家级工业园区,我局按照省、市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工作要求,完成了开发区审批人员技术培训、审批全流程指导、审批系统账号和流程分配、网络布设等工作,并指导两个园区完成中环应材、硅谷电子、巨贤合成材料、中建材等省、市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

  同时,积极申请江苏省“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工作,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无锡市4个试点园区之一,在试点有效期内可采用“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评报告内容”、“多评合一打捆审批”等方式对符合试点范围、试点要求的建设项目,简化优化环评手续的办理。开发区内两家企业的建设项目审批成为无锡市第一个“多评合一打捆审批”的亮点工程。

  主持人:

  我们在中环、巨贤等省、市级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过程中,有哪些具体便企措施吗?

  相关领导(建议许局):

  我们生态环境审批科室定期梳理省级、无锡市级、宜兴市级重大项目清单,升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省、市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信息卡,安排技术骨干对接,提前介入、提前服务,主动下沉基层,实地了解项目动态,做到提前研判趋势,必要时采用网络“连线”方式邀请环保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以项目评审“零距离”“零等待”为目标,提前让企业了解政策、环评编制要求,并加强与上级、以及水科、气科等横向总量科室、部门沟通对接,及时有效地化解环保制约因素,全面提升项目环评编制、审批的效率和便利度,服务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和谐共进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主持人:

  服务重大项目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

  相关领导(建议唐局):

  目前最主要的困难就是环境总量指标严重不足。在当前环境总量指标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我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紧围绕“源头管控、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开展工作,加强项目源头把控,实施生态修复,积极配合全市开展化工、印染、铸造企业和“散乱污”专项整治工作,会同水、气等业务科室,一起做好扩容增量,在总量管理和挖掘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原料替代、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生态湿地建设、提升鱼塘尾水净化处理、建设水下森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上级资金申请助推集中喷涂和油烟集中净化处理等污染集中治理的“绿岛”项目建设,努力对上争取,对下深挖减排。

  今年,更是针对“十四五”期间项目发展环境容量不足的困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乡镇园区积极投资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出台《宜兴市建设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减量替代管理办法(试行)》拟报市政府审批,鼓励各乡镇园区深挖总量减排能力,对发展过程中环境总量不足的乡镇园区中的重大项目,实施减排总量指标交易,着力解决环境总量不足的问题,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推进,为后续我市高质量发展腾出指标空间。  

  主持人:

  近年来,我市围绕太湖实施了一系列治理工作,太湖水质也逐步改善,请问目前我们在治太方面还面临哪些困难?今年将针对性地开展哪些治太工作?

  相关领导(建议孙党组):

  2018年以来,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质量改善,围绕提升太湖水质、实现“两个确保”,做好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太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我们也看到,太湖水质波动依然较大,水体仍处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还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太湖安全度夏压力依旧巨大。从监测情况看,太湖水环境“藻型生境”尚未改变,太湖爆发大面积蓝藻甚至引发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有待加速。宜兴是一个农业大市,大量的农田退水、秸秆浸泡水进入河道,易发生水质恶化。三是“毛细血管”藏污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个别入湖河流支浜不能稳定达标,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四是水生态修复扩容任重道远。水生态修复工作未能全面扩展,水环境容量有待扩大。

  为此,我们将部署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持续削减污染存量、拓展生态容量。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启动铭都工业污水处理厂、环科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建设污水管网30公里。二是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今年将完成约2.31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推进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结合镇村规划,今年计划完成40个自然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工程、30个自然行政村新建工程建设。四是促进生态修复扩容。持续推进“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十四五末”力争建成约2万亩生态湿地。五是统筹推进滆湖综合治理。坚持太湖、滆湖“两湖同治”战略,以建设“滆湖生态圈”为目标,以开展滆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全力改善滆湖生态环境。

  通过新一轮太湖治理实施,太湖宜兴水域总磷、总氮浓度将持续下降,太湖水质会实现新的飞跃提升,为“美丽太湖”建设注入强大的宜兴力量。

  主持人:

  近年来,我市把防范和打击固危废非法转移倾倒行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紧抓在手,市政府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防范和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工作机制的意见》,针对工业固废非法转移倾倒开展了哪些相关工作?

  相关领导(建议徐局):

  我们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防范和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坚持“精管”。一是闭环管。充分利用省级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无锡市固废全流程监管信息系统及宜兴小微企业危废收集体系,做到各类固废产生单位应纳尽纳,最终实现固废信息化全流程管理。二是就近管。针对一般工业固废,重点结合各板块产业特点配套建设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确保产生的固废能够就地消化;针对危险废物,按照“能不出市就不出市、能不出省就不出省”原则,引导产废企业优先在本地解决,最大限度减少运输环节可能产生的转移倾倒等问题;三是分类管。主要是针对危废产生企业,按照产危废量100吨以上、10吨至100吨、10吨以下进行分类,并由宜兴生态环境局、各执法分局及属地政府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坚持“细查”。一是聚焦源头查。一方面紧抓外来输入,紧盯公路和水路,加强对高速卡口、码头入境车辆船只的检查力度;另一方面紧抓内源管控,对市域范围产废企业进行动态摸排梳理,特别是对产废量大的企业进一步加强排查。二是立足面上查。紧盯违法倾倒易发多发的地位:一方面是“围墙外的”,即大面积荒地、树丛、河岸、低洼地等区域,综合运用“技防+人防”手段进行严格监管、专人查看;另一方面是“围墙内的”,即闲置厂区、仓库等,压紧压实厂房仓库房东主体责任、门卫岗位责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三是充分借力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广泛发动社会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参与监管。

  坚持“严打”。一是上足人手打。 我局专门成立执法稽查工作专班,按照“专班专案、一案到底,打造尖兵、实战练兵”的原则,严查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危废等环境违法犯罪大案要案 ;实施全员执法,将部门具备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全部纳入“双随机”执法人员库,参与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与环科园组建联合执法分局,统筹统用外部力量,分级分类承担环境执法和辅助管理任务。二是部门联动打。按照“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常态运作”原则,与市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建立联合合作机制,及时沟通、信息共享,研判固危废领域违法犯罪案件总体形势、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等;三是多维重罚打。综合运用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公安局“刑事处罚”、检察院“公益诉讼”等方式,最大程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2022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数、处罚金额数均超前三年总和,切实彰显了违法处置打击效力。

  主持人:

  据我们了解,我市计划在西氿建设生态湿地,打造西氿生态湿地公园,能否具体介绍下进展情况? 

  相关领导(建议孙党组):

  我们的确围绕水质提升实施了西氿生态湿地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对约3300亩退养鱼塘进行地形重构,建设生态湿地,打造西氿生态湿地公园。

  我市从“十四五”开始科学谋划部属“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探索太湖水生态修复新路径,提升宜兴水污染消纳能力,扩大宜兴水生态环境容量。作为“一带”——“太湖入湖生态过渡带”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于2021年启动了“三氿(西氿、团氿、东氿)”水生态修复工程,选用菹草、狐尾藻等6种耐污性强、高矮相错、四季常绿的沉水植物群落,促进水质净化、建立屏障系统,形成生物循环共存的水生态链。一期项目东氿、团氿2000亩“水下森林”郁郁葱葱,已成为城市生态新亮点。您提到的西氿生态湿地工程,就是三氿水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二期工程,目前该工程正加快建设中,项目建成后,一方面,有效削减水污染物含量,进一步提升河湖水质,显著改善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同时,通过打造“清水绿岸、水下森林”的湿地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更是体现江南水乡的“自然山水之美、生态河湖之美、人文水韵之美”,成为宜兴对外的一张绿色名片。 

  主持人:                  

  期待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复制生态湿地建设成功经验,打造更多更美的美丽河湖,在生态立市、生态兴市道路上勇往直前,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贡献应有力量。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本期节目的文字版您可以点击宜兴政府网互动问答板块《政风行风热线》专栏进行查看。再见。

  相关领导(建议唐局):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