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领域服务 > 卫生领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返回>>
2020年起,我市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医共体让百姓更有“医”靠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3-06-10 08:46:20  浏览次数:

  今年5月,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落成开诊。作为市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结对成员单位,该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市人民医院MMC为区域中心,打造了全市首家基层MMC。除了拥有标准化诊疗体系、数字化网络系统及多台先进仪器外,还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团队定期前来坐诊,为街道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和市人民医院一样的“一站式”专科医疗服务,大大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水平。这是我市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又一重要成果。

  医疗服务是重要的民生服务,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了不让医疗资源和服务能力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掣肘,2020年起,我市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对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突出问题,建立并完善以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为龙头医院的两大医共体组织架构,并推进下派专家工作室和联合病房建设,有序运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共有23家成员单位(含龙头医院),市中医医院医共体共有19家成员单位(含龙头医院),涵盖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

  医共体内业务管理同质化,使得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联合病房建设初显成效。自建立紧密型医共体以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专家每周带队到市三院联合病房查房,为之提供更全面的肿瘤诊疗指导。有了这样的平台,市三院病例救治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住院患者的诊治、管理进一步优化,更加速了年轻医生的成长。医共体联合病房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医院受场地限制导致缺少病房的问题,带动了成员单位实现病房管理、医疗能力、护理质量、服务效率“四提升”。与此同时,医共体各单位实施统一消毒供应、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行行政、业务、人事、医保、信息、药品耗材、绩效、后勤等“八个合一”统筹管理,以促进紧密型医共体内资源流通共享、信息互联互通、人财物统筹管理,真正成为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管理共赢的紧密型医共体。

  在医共体建设中,龙头医院通过在成员单位成立专家工作室等,让好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借助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近年来,龙头医院定期开展基层服务、实地带教、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等,推广适宜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每周三,是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黄达丰定期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坐诊的日子。5月31日,刚出院不久的周铁人卢女士,在儿子的陪同下就近到市五院,请黄达丰为其复诊。前阵子,卢女士在家突发胸痛,到市五院紧急救治后,立即通过医共体转诊通道,被送到市中医医院进行了急诊心脏手术,配合中医诊治方案,卢女士很快便康复出院。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让卢女士赞不绝口。自加入医共体以来,市五院在市中医医院的全力支持下,成立了“内科联合病房”“黄达丰专家工作室”,使基层首诊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医疗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共开设专家工作室6个,2022年共计服务10474人次;市中医医院医共体开设专家工作室6个、名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8个。

  随着医共体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市还启动了“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完善胸痛救治网络,目前已申报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元共23家,力争年内全部通过验收。下阶段,我市医共体建设将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进一步深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做强做大重点专科;成立市临床检验中心,推进检验结果同城互认;筹建医共体内共享中药房;推进远程会诊、影像、心电三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等,让更多优质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可见可感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