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宜兴市人民政府 >资讯中心 >要闻动态

科普教育让文物亲切可感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4-04-26 08:55:35    浏览次数:

  近日,新街街道百合村组织辖区内十余名学生走进市博物馆观展、研学,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时而认真聆听解说,时而驻足观察文物,时而细声讨论,时而做着笔记,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最近这段时间,成群结队来此参观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馆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

  把博物馆当作“第二课堂”,在文物展览现场触摸历史,已成为新时代孩子们美好生活的一抹缩影。为进一步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有机衔接,近年来,市博物馆积极开展馆校合作,充分利用馆校优势策划推出高质量主题展览,合作研发一系列项目式学习、博物馆课程等,带领孩子们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启智增慧,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开展“共享课程”进校园等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观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对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市博物馆策展人马佳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她表示,在展览主题设计和展陈形式上,她都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观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这在她前后策划的“度同制”“解锁古老的青铜世界”等20余次展览中均有体现。“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即便是固有的文物,也要想办法让其带给观众新鲜感,可以用对‘物’的梳理整合来折射‘物’背后‘人’的艺术审美和自我意识。”马佳荟说。因此,在策划展览时,她总是试图从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文物,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她曾策划过一场“荆溪古邑陶瓷发展初影”展览,通过文物的展示与解读,让观众感受到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文物本身的价值,也可以看到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多措并举让文物亲切可感,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也有着生动实践。作为展示宜兴制陶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宜兴陶瓷博物馆不断创新思路,通过打造品牌展览活动、汇编科普书籍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宜兴陶瓷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朱轩林介绍,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大匠运斤陶韵江南——宜兴“紫砂七老”作品精品展》正在积极申报2024年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重点展览项目,结合此次展览,该馆将汇编一本馆藏“紫砂七老”作品的深度介绍书籍,讲述赏壶、藏壶方法,更好地传递紫砂匠人匠心、宣传宜兴陶瓷文化。同时,作为捐赠品的接收方,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妥善保管捐赠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宣传,讲好捐赠品背后的故事。今年以来,该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辟了“陶博纳珍·捐赠者说”专栏,通过该馆负责人与捐赠者现场访谈的形式,由捐赠者讲述捐赠作品背后的故事,包括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特点,创作者或捐赠者的从业经历、收藏故事、捐赠初衷等。此外,该馆努力做好藏品的内涵挖掘和科普宣传工作,开展“‘大咖’带你看陶博”活动,由我市陶瓷业界的大师、专家、学者和馆内讲解员,带领游客转展馆、看藏品、听故事,从多元视角来解读重点藏品的“前世今生”及其隐含的人文精神。

  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与艺术家面对面“话”文物、传统手工艺体验……眼下,在宜兴,与文物有关的科普教育活动精彩纷呈。从参观到参与,从宣教到融合,我市公共文化机构愈加重视公众服务职能,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美育模式,积极搭建文物、历史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未来,我市将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推动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展览展示,推出更多富有知识性、原创性的主题展览,让文博之光点亮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