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随着一声鸣锣,“宜家亲”睦邻市集在宜城街道阳羡社区阳羡新村小区正式开市。宜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怡,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晓龙参加活动。
小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居民是城市治理的活力因子。解决好小区精细化治理难题,是打通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最后一米”的关键所在。
“宜家亲”睦邻市集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共同发起,通过发动小区居民、各类商户、机关国企等主体,融入旧物置换、网红商铺、便民服务、互动体验等内容,开通睦邻集市,增进邻里关系,营造有爱心、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小区生活氛围。
一、党建领航 打造“温暖前哨”
宜城街道作为宜兴主城区,去年以来,通过把组织链条向下延伸,在城市基层党建领域探索推行“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进“支部进小区、幸福千万家”行动,引领以党员服务、综合执法、社会治理、民生实事等为主体的各类资源同步下沉小区。目前,街道优化设置213个小区党支部,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形成了党组织领导有力、党员示范在前、邻里共建共享的“支部进小区”宜城模式。
街道各社区围绕“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因地制宜,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在组织、阵地、队伍等方面齐发力,通过“小区党支部”这个主渠道,更加精准精细地服务居民,把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造成服务群众的“温暖前哨”。
活动举办地阳羡新村,在宜城街道的指导下,去年成立了小区党支部,打造“暖阳在羡”品牌,聚焦“一老一小”,创设首个小区发展共享基金;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暖阳驿站、暖阳公社、暖阳议事厅、暖阳时光巷、“阳小羡”日托班以及“一片好坪”等服务阵地;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动员居民从小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并每月7日定期举办“宜七来”睦邻服务日活动,去年服务超2000人次,解决停车难、环境整治等小区治理问题。
活动现场,阳羡新村小区党支部书记许柯君结合实际工作,分享了小区党支部的工作体会。小区党支部观察员、志愿者和爱心商户通过分享自己与小区的故事,讲述了流淌在街巷间的温情故事。
二、机关“公转” 带动市民“自转”
为了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小区治理。去年,宜兴整合市级机关资源,组建了“支部领航 红网微治”服务团,通过“宜七来”睦邻服务日,下沉小区开展健康生活、政策咨询、法治宣传等服务,将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的同时,撬动小区“自动力”主轴,搭建起小区互惠互助、资源共享平台。
此次“宜家亲”睦邻市集,不仅有公安、卫健、税务、发改、人社、民政等联合组建了“白发关爱站”和“政策解忧铺”,现场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市集的主舞台上,阳羡新村的居民们自发发挥特长,为前来“赶集”的居民奉上了精彩的歌舞表演。
三、烟火气里 凝聚邻里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市集,不仅融合了志愿服务、歌舞表演,还汇聚“市井+潮流+公益”于一体,打造了小区线下版“咸鱼”“叮咚买菜”和“小红书”,在居民家门口造了一个mini综合体。
在咸鱼跳蚤市场,小区居民将家中闲置物品拿出,可以摆摊售卖,也可以以物置物,还可以交由手艺人进行现场改造。在“叮咚买菜区”不仅可以买到万石水芹、杨巷稻米、高塍猪婆肉等宜兴特色美食,还可以买到小区居民自家的蔬菜、手工腌菜、土鸡蛋等,主打一个“纯天然”。而在网红商铺区,不仅摆着居民捐赠的二手书籍,15家宜兴网红店铺,将咖啡、烘焙等商品送到了小区门口,非遗传承人现场手作,主打沉浸式体验。互动体验区,瞄准一老一少,通过“全家福照相馆”“小区记忆打卡点”等形式,营造了家庭日的美好体验。
下阶段,宜城街道将以此次市集为契机,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围绕“创新、善治、幸福、活力”,持续深化“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广泛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探索出一条能用、管用、好用的小区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