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互动交流
科技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主题:科技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时间:2022-07-06 08:30:30
访谈嘉宾:宜兴市科技局局长唐其君,副局长廖忠祥、俞军、杜颖
访谈主持:苏哲

访谈实录

  苏哲: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每天上午8:30 —9:00,为您直播的《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苏哲。

  语桐:

  我是语桐。

  听众朋友,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宜兴市科技局是主管全市高新产业、政产学研、科创载体、科技金融、科技招商以及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等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与全社会尤其是广大科技企业密切相关。

  苏哲:

  今天是宜兴市科技局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宜兴市科技局局长唐其君,副局长廖忠祥、俞军、杜颖,欢迎各位领导作客直播室。也请唐局长代表我们科技局和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唐其君: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具体安排,今天,我们很高兴来到《政风行风热线》,通过这个平台与广大听众沟通,非常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和反映。

  语桐:

  听众朋友,如果你们有什么看法、意见和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您的观点,也可以提出您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苏哲: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近年来,宜兴深入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两大战略,在2021年蝉联了“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7名,形成了富有宜兴特色的科创优势。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科技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关注和良好反响,可见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劲头正足、势头正好。唐局长,请您回顾总结一下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请我们的唐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唐局长,有请!

  唐其君:

  好的。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深入贯彻市委人才工作暨科技创新大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为总体目标,以加快科创国际化为引领,以构建落实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导向,以大力实施“331”行动计划为抓手,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

  一、聚焦汇资源,科技招商工作破题起势。按照“坚持顶天立地的大项目、铺天盖地的科技项目并举”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2022年宜兴市科技招商工作实施意见》《宜兴市科技型企业备案认定办法》等文件,先后赴南京、济南、武汉开展科技招商活动40余场次,新增科技型企业数超1100家。强化高层次人才项目培育,配合组织部研究制定科技人才新政策,组织国家级人才工程A类、B类有效申报9项,成功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9人。

  二、聚焦强载体,科创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强化科创孵化载体建设,认真落实载体“七个有”要求,制定出台《2022年宜兴市科创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众创—孵化—加速”链式流动的专业载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科创孵化载体24家、总面积96.8万平方米,其中通过省级以上认定或备案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载体16家(含国家级6家),涵盖节能环保、耐火材料、智能制造等行业;;在建科创孵化载体26家、总面积124.3万平方米。

  三、聚焦大健康,生命健康产业加速聚能。承办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联盟理事新春座谈会,邀请理事长王磊等近60位乡贤嘉宾参加,会上华氏医药与环科园就共建北京—宜兴双孵化平台、与国控集团就联合组建市场化基金签订协议。截至目前,新签约誉衡生物创新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等重大生命健康产业项目15只,累计投资达71亿元。

  四、聚焦促产业,科技赋能产业持续发力。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5项、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5项。着力强化社发民生科技支撑,组织申报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项目19项。目前,许多项目正在现场考察阶段。

  五、聚焦育主体,科创企业培育梯次壮大。抓实科创企业认定,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深挖后备企业、开展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已参评科技型中小企业1020家,位列全省县级市前列;组织申报第一批次高企认定、入库和无锡市“三类企业”入库超200家。抓强企业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培训、监测等工作,引导企业规范填报研发费用。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填报32.09亿元,同比增长11.73%。抓细技术合同登记,摸排重点企业,深入挖掘指导,不断提高企业认定登记的积极性参与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0.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倍。

  六、聚焦优生态,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加大政策供给,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强金融赋能,大力开展政策宣讲、项目路演等活动,推动合作银行加大对企业进行投贷联动。截至目前,新增科技放贷8.15亿元,同比增长36.14%。积极推动新动能产业基金、陶都英才创业投资基金实质化运作,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和高科技项目落地的金融扶持。加力科技服务,部署开展“抗疫助企、政策惠企、服务暖企”活动,助推基层企业强化科技引领、释放硬核实力。

  语桐:

  通过唐局长的介绍,可以看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助推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那就下半年的工作开展计划,唐局长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唐其君:

  好的。下半年,全市科技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重点在汇资源、强载体、育主体、攻技术、优生态上下功夫,持续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重点抓好“三突破”、“三提升”、“三强化”9个方面工作:

  (一)紧扣“三突破”,坚决打赢科技创新“主动仗”

  1、着力在科技招商成效上求突破。一是完善科技招商机制。推动各板块建强科技招商工作队伍。二是畅通科技招商渠道。围绕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谋划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资源,全力引育科创企业“竹笋”、打造科技创新“竹海”。

  2、着力在科创载体建设上求突破。一是加快“建”。推动各板块树立“全域科创”战略。加速推进宜兴•SITRI“超越摩尔”创新中心等一批异地孵化器和科创飞地建设,打造“外地孵化+宜兴产业化”的新型合作机制。二是加力“服”。制定出台《宜兴市科创孵化载体建设管理办法》《宜兴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提升孵化载体“双招双引”能力。

  3、着力在开放创新合作上求突破。一是加大人才项目引育力度。结合即将出台的《“太湖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完善“陶都英才”项目实施细则。二是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举办“专家教授宜兴行”、“陶都名企高校行”等活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通技术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高水平建设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吸引集聚一批“高精尖缺”外国专家(团队)。

  (二)突出“三提升”,聚力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

  4、加快提升生命健康发展质效。一是举办对接系列活动。围绕医疗器械、特医食品等领域举办一系列生态峰会、高峰论坛。充分发挥市生命健康“1+4”产业链运行机制,常态化对接行业头部企业及高校院所。二是推进高端平台建设。全力推动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加速开启实质化运作。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持续高度关注我市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发展动态,做好项目引荐、人才对接、政策享受等科技服务工作。

  5、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我市太湖湾科创带重点打造的“331”产业领域,组织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通过组织申报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科学技术奖等,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瞄准世界一流技术,参与行业、国家、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平台载体高质量发展。

  6、加快提升创新主体培育水平。一是锤炼企业实力。着手制定《宜兴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持续发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三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做大做强。二是建强研发机构。引导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联合创新中心,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指导和帮助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

  (三)聚焦“三强化”,不断厚植科技创新“好生态”

  7、强化政策保障。通过媒体推介、片会解读、发放手册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科创宜兴”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创新22条新政等规划和政策的宣贯力度,推动各板块在抓好宣传、全力落实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出台若干政策举措,突出对初创型企业、科技招商人员、科创孵化载体运营机构等方面的扶持和奖励,加强政策互补,夯实政策保障。

  8、强化金融赋能。全力推进“苏科贷”、“锡科贷”等科技风险补偿贷款,联合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完善制定“宜科贷”产品方案,合理确定贷款规模、覆盖范围以及运作流程。充分发挥新动能产业基金、陶都英才创业投资基金等作用,大力引进各类市场化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和覆盖广度。

  9、强化企业服务。壮大科技服务业,持续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打造一批集技术转移、研发服务、知识产权创新等功能于一体、达到国际化标准的科技服务业企业。通过“云平台”等模式,持续开展创新交流、项目评审、项目洽谈、业务培训等系列活动,大力推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办理等不见面服务工作,做到科技服务不断档、创新发展再提升。

  苏哲:

  最近,科技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我市的陶誉众创空间名列其中。至此,我市“国字号”众创空间数量达到了6家。请问我市目前对科创孵化载体有哪些政策支持?请廖副局长解答一下。

  廖忠祥:

  当前,我市正聚力打造科创孵化载体集群。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宜发〔2022〕21号)明确提出,对首次通过宜兴市级以上的科创孵化载体认定或备案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在宜兴以外科创资源密集地区和国家建设异地科创孵化载体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经科技主管部门备案或认定的科创孵化载体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支持。当前该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正在征求意见,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

  语桐:

  下面是一位市民来信询问,我公司是一家运营多年的农业科企,想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需要怎么做?申报成功后会有哪些奖励政策?请廖副局长解答一下。

  廖忠祥:

  好的。申请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企业需注册成立2年以上,从事涉农领域生产、研发、经营与服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是企业年销售收入需达到3000万元以上,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或具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技术依托单位,研发投入不低于企业年销售收入的2%。三是企业主要品牌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四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以上,从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以上。五是企业近3年以来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对于申报成功后的奖励,今年,中共宜兴市委、宜兴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通知文件(宜发〔2022〕21号),对我市企业申报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奖补政策明确:对首次通过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苏哲: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目前我市在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主要有哪些扶持政策?俞副局长,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俞军:

  创新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加以集聚整合,充分发挥着示范效应和倍增效应。我市在今年出台的 “科技创新22条”中,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三类”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优化了相关扶持政策:一是对连续三年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的企业,择优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二是对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不含列统规上企业)和从宜兴行政区域外整体新迁入我市的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均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有效期满后重新申报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含列统规上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三是对入选无锡市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奖励名单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0万元和500万元奖励。

  语桐:

  在我们前期的问题征集中,有一位听众这样写道,他说“我是一家环保企业的负责人,近两年一直在为企业的技术提升和转型升级寻求出路,但一直没有匹配到合适的专家或者高校,想请问市科技局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帮助或支持?”俞局可以为我们解答一下吗?

  俞军:

  对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或者人才资源有限的企业,我们建议通过产学研合作来获取技术和人才支持,我局将立足本职、靠前服务,自觉当好校企合作的“店小二”,全力为企业科创发展保驾护航。第一,我们有较为充足的“人脉资源”。目前,我市已与国内外40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且在持续完善校地联系网络,不断扩大合作高校的“朋友圈”,全市各类企业均可向我们提出技术或者人才需求,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第二,我们有极具特色的“品牌活动”。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专家教授宜兴行”“陶都名企高校行”等产学研对接活动,为企业和高校之间架设沟通桥梁,鼓励企业通过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产学研联合攻关等形式与高校开展合作,促进创新资源、技术成果和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第三,我们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对本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专家开展技术合作且成效显著的项目,我们按技术合作交易实际发生额(技术转让费或合作经费)的20%,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万元补助。

  苏哲:

  对企业来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利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当下,科技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而专利同时也可以通过签订合同在市场交易。请问杜副局长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我市对签订技术合同有哪些优惠和奖励政策吗?

  杜颖:

  好的。目前技术合同共有五大类,分别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对签订技术合同并实际开展技术活动,在增值税、所得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减免税政策。

  此外,江苏省及我市对开展技术转移活动并签订技术合同也有相应的奖补政策,《江苏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文件规定,对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的技术输出方由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予以奖补,重点支持省内转移转化,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我市“科技创新22条”政策中,对促成向我市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机构、参与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技术经理(经纪)人及经备案登记的技术输出方,符合相应条件的,分别给予最高200万、100万及30万元奖励。

  语桐:

  科技金融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我市面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了“苏科贷”、“锡科贷”两个贷款产品,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信贷支持。杜副局长,请问能否简单介绍获得“苏科贷”、“锡科贷”企业资格和融资条件?

  杜颖:

  好的,在此我介绍一下申请科技贷款的相关条件:

  1、企业销售4亿元以下或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

  2、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要求:具备研发场所、研发人员(10%)、研发经费(3%)等,拥有知识产权;

  3、“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编号(2021年1307家),就可以直接进入科技贷款名单库,与银行对接。。

  4、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利率问题,也在这里和大家交个底,一般为≤当期LPR+100基点,目前的LPR是3.7%,也就是说我们的贷款利率在3.7%-4.7%之间,具体由放贷银行决定。

  (具体可以咨询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  87986042沈主任)

  苏哲:

  听众朋友,科技局的唐局长等几位领导走进我们的直播间,与我们分享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新进展、新目标、新举措。通过他们的讲述,我真切感受到了宜兴科技创新工作强劲的驱动力。最后,唐局长今天做客我们的直播间有何感想呢,与听众朋友们来分享一下?

  唐其君:

  《政风行风热线》是一个极好的平台,不仅畅通了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听众交流的渠道,更是在深化作风建设、强化履职担当、优化服务效能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节目之后,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欢迎通过拨打我们的服务监督电话87986504与我们联系,我们将随时接受你们的监督和建议。我们相信,在全市人民和广大听众的支持下,宜兴科技工作将取得更大突破。

  主持人: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市科技局的几位领导,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

  唐其君: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