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一河一策”开展主要入湖河流整治
长期以来,宜兴紧紧抓住“控源减污”这条主线,围绕河道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一系列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主要入湖河道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9条主要入太河流国省考断面首次100%达到Ⅲ类,总磷平均浓度下降18.1%。“十四五”以来,河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逐年下降,2021年至2022年COD、总磷、总氮、氨氮分别下降了5.41%、14%、12%、17%。2023年1-6月,9条主要入湖河流总磷浓度达到控制性标准。
一是强化工业源污染治理,削减入河污染物量。深化化工、印染行业的关停并转战略,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对1313家涉磷企业实施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规范整治843家,推进13家涉氟企业规范整治,关停8家涉酚企业,1家企业拆除涉酚工艺段,从根源上解决影响水质的因素。二是紧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目前宜兴市污水处理厂共13家,污水处理规模达41万吨/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90%,加快推进开发区、环科园2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继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建设污水管网30公里,力争达标区建成率达100%。三是实施河道轮浚,削减河道底泥污染。2018年以来,漕桥河清淤280万方,殷村港清淤65万方,社渎港清淤30万方;疏浚入湖河道支浜约205条,清淤127公里,清淤总量约172万方,持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四是开展支浜排口整治,提升支浜水体水质。开展172条太湖入湖河道一级支浜整治,今年2月份,我市入湖河流172条一级支浜优Ⅲ比例为85.47%完成1935个长江太湖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持续改善支浜水环境质量。五是狠抓重点项目落实,打造美丽河湖建设。成功争取省统筹资金5440万元,完成殷村港、社渎港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沿三氿、大浦港、陈东港河道,打造南溪河美丽河湖宜兴样板,以大浦港桥为标志的国考断面总磷浓度从2020年的0.164mg/l下降到了2022年的0.132mg/l;围绕沿湖丁蜀片区,完成了大浦港、大港河、乌溪港等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六是坚持精准施策,实现标本兼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委托技术第三方对9条主要入湖河流开展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流量监测评估,解析河流主要污染物来源,针对性制定控制对策,为主要入湖河道整治方案提供数据支撑,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通过流域污染源的深入调查以及水质现状分析,诊断河道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一河一策”,明确重点工程项目清单,持续改善太湖水域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