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生产指导

稳粮扩油保面积 狠抓质量促高产

——宜兴市2023年麦油秋播技术意见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日期:2023-09-25 08:49:36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780 生成日期 2023-09-25 公开日期 2023-09-25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法人,面向社会团体,面向公务员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意见
关键词 农村,农民,技术 分类词 农业,科技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抓好秋播生产,是夺取明年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年粮油丰产的关键环节。今年的秋播工作,既有支农惠农政策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等有利因素,但也面临着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秸秆还田质量不高、气候条件存在不确定性等客观问题。为此,各地必须充分重视秋播生产意义,围绕稳粮扩油目标任务,落实关键措施,狠抓关键环节,力争高质量秋播,为明年夏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抓好秋播生产,是夺取明年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年粮油丰产的关键环节。今年的秋播工作,既有支农惠农政策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等有利因素,但也面临着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秸秆还田质量不高、气候条件存在不确定性等客观问题。为此,各地必须充分重视秋播生产意义,围绕稳粮扩油目标任务,落实关键措施,狠抓关键环节,力争高质量秋播,为明年夏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一、指导思想

  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扩大油菜播种面积,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主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小麦机条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努力压减晚播面积,落实抗逆应变措施,力争实现一播全苗匀苗壮苗,夯实明年夏熟丰收基础。

  二、目标任务

  小麦面积35万亩以上,单产340公斤以上;油菜面积2.86万亩以上,单产170公斤以上;全面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科学用药,确保减肥减药行动取得实效。

  三、工作举措

  各地要锚定稳粮扩油目标任务,及早规划布局,落实关键措施,夯实秋播基础。

  (一)围绕面积任务,提早规划布局

  围绕粮油生产面积任务,各地要早规划、早动员、早布局,种足种全小麦面积,挖掘油菜种植潜力,切实为农户解决秋播生产中的困难,做好备耕备种的各项工作。

  1、种足种全小麦面积。各地要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控非农、非粮占用耕地,种足种全小麦面积,宜麦则麦、应种尽种,要充分利用近年来鱼塘、草皮复垦等结构调整田块,实现小麦面积稳中有增,为来年粮食生产争得主动。

  2、挖掘油菜种植潜力。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充分利用冬闲田、十边隙地、丘陵山地等,深挖油菜面积增长潜力,确保完成省定面积任务。

  (二)强化措施落实,主攻单产提升

  由于我市小麦历史单产不高,种植效益差,许多农户有“重稻轻麦”的思想,但是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各地高产小麦田块不断涌现,特别是今年夏熟小麦千粒重创历史新高,小麦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虽价格回落,但省工节本到位,种植效益比去年有所增长。为此,我们应坚定信心,强化措施落实,通过造良田、用良种、施良法,促进单产水平上新台阶,实现增产增效,巩固小麦作为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的基础地位。

  1、要提早统筹安排。统筹安排好稻麦周年生产,特别是规模种植户要合理安排水稻收获时间,早腾茬、早播种,着重提高秋播质量,加强田间管理。

  2、要落实藏粮于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维护,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为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实现农田高效利用,促进小麦产能释放。

  3、要促进藏粮于技。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落实好防灾减灾应对措施,确保科学播种、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到位,提高小麦种植水平。

  4、要开展高产创建。利用好宜兴市稻麦周年高产示范基地奖补政策,培育和支持优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打造一批小麦高产亮点,扩大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面提升我市小麦单产水平。

  (三)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推进肥药减量增效

  要坚定落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决策部署,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小麦生产要以节肥节药为核心,科学施肥、精准用药,扎实推进肥药减量增效。重点要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双减”;加强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精准测报,以农药零差价配送为抓手,大幅提升绿色防控水平,提高病虫草害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新装备、新技术、新制剂等的推广和应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重点技术的应用示范展示,不断提高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四)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社会化服务成效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成效,是实现农业生产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粮食百亩以上规模种植占比已超60%,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大型、新型农机保有量不断增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机械装备水平总体还不够高、区域间分布不均、人员配备不足,农业专业化服务成效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各地要根据我市秋播生产实际,重点抓好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整地播种、开沟、植保、收割等关键环节,培育“耕、种、防、收、储、售”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进而提升规模生产效率,以“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关键技术

  围绕今年麦油秋播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各地必须强化技术指导,推广良种良法,抓好关键环节,提高秋播质量。

  1、坚持良种当家,优化品种布局。今年秋播麦油应做到主导品种当家,切实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品种布局上,要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推广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优势较好的品种,淘汰产量不高不稳、抗性弱化的老品种。小麦以苏隆128和扬麦33为主,以农麦88为辅,示范种植扬麦34;油菜以沣油737为主,试种德恒油777。在新品种应用上,切忌求新求异,特别应杜绝乱引乱调未经我市试验、示范的品种,规避种植风险。

  2、坚持适期播种,优化茬口衔接。适期播种是培育冬前壮苗、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节本增效、绿色防控的重要基础。我市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大面积小麦应力争在最佳播期内播种,确保在11月上旬结束秋种任务。移栽油菜高产栽培最佳移栽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按照适宜秧龄30~35天倒推,育苗播种期以9月底为宜;直播油菜应尽可能早播,一般于10月上旬起就可播种,最晚不迟于10月25日。各地必须高度重视麦油的适期播(栽),吸取去年“双迟”教训,重点抓抢收抢种,特别是前茬为迟熟品种南粳46的地区,要督促规模种植户加快秋收进度,统筹协调好收种时间,抢抓农时即收即种,晚中争早,尽力压减迟播面积,降低晚播风险。

  3、坚持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近年来由于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及过迟播种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户小麦播量有盲目增加的趋势,导致部分田块基本苗偏多,群体偏大、群个体矛盾突出,抗逆基础弱,倒伏风险不言而喻,且严重偏离了“少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制约大面积均衡增产。为此,各地要指导农户坚持适量播种,在提高秋播质量和成苗率上下功夫,做到精耕细作,综合考虑播期、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土壤墒情和秸秆还田量等,确保合理基本苗,实现预期足穗,在此基础上主攻粒数和千粒重,挖掘增产潜力。通常适期播种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量,在10月底前适期早播的板茬麦田块宜采用精量播种,亩播量控制在7.5公斤以内,基本苗12万左右;11月上旬播种的田块采用半精量播种,亩播量9公斤左右,基本苗以13~15万为宜。对于错过适播期的板茬麦,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应比同期播种的板茬麦适当增加15%左右播种量。

  有机械配套条件的农户,在保证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的基础上,墒情适宜时,提倡采用小麦机条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与传统方式相比,可精准控制播量,大幅度提高落籽均匀度,减少用种用工,实现增产增效。推广应用小麦机条播,要注意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机型,提高播种质量,做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防止深籽、露籽、丛堆籽,确保一播全苗;要注意提高机开沟、覆土质量,加强苗期田管措施,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移栽油菜应留足秧田,稀播育壮苗,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采用机械移栽方式。人工移栽油菜按秧大田比1:8的要求留足秧田,秧田亩播量0.8公斤,不宜超量。合理移栽密度为亩栽足8000株左右,株行距配置为行距35cm左右、株距20~25cm。为节省劳力,提倡应用“一穴双株”栽种新技术,亩栽4500穴左右、栽足8000株以上,株行距配置为行距45cm左右、株距30~35cm。直播油菜亩播量控制在0.2~0.25公斤,墒情好的早播田块易出苗,一般亩播量0.2公斤;出苗条件差的田块亩播量最多也不宜超过0.3公斤;出苗后在2叶1心时开始间苗、匀苗,在5叶期定苗,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原则,亩留苗2.0万株左右。

  4、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秋播时若季节矛盾不突出,且有劳力及秸秆打捆机械的农户和地区,提倡秸秆收集离田后,再进行板茬播种小麦,然后机开沟覆土盖籽。如果无法实现秸秆离田,则要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减少负面效应。一是控制秸秆还田量。秸秆还田量不能超过全田秸秆量的一半为宜,以1/3秸秆量为最适宜。秸秆还田田块,水稻收获时应采用带秸秆切碎、匀铺装置的收割机,并辅以人工,解决机械匀铺不到位问题,做到全田秸秆摊铺均匀。二是优化秸秆还田方式。土壤墒情适宜时,优先采用机收水稻同步切碎匀铺秸秆这一还田方式,再进行施肥、播种,以利于控制播量,均匀播种,然后利用旋耕-开沟一体机进行浅旋耕灭茬、开沟覆土盖籽,可实现种、肥、草、泥混合,消灭露籽。秋种季节宽裕、机械配套到位且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可推广耕翻、犁旋一体或深旋等方式埋草整地,还可采用“耕-耙-旋”“旋-旋”等增加作业次数的方式深埋秸秆,提高整地质量。若不具备时间、机械等条件,可采用套播方式,水稻收获前3天内套播小麦,套播同时套施基肥,水稻收获时秸秆切碎全田匀铺,及早机开沟、覆土压草盖籽,防止秸秆镂空导致透风跑墒,影响小麦出苗。

  5、坚持配方施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坚持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提倡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小麦生产应提高播种质量、构建合理群体,为合理减肥留足空间。氮肥运筹为基苗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控制在5:1:4左右,磷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施用。基肥一般亩施小麦专用配方肥(NPK 15:14:16或15:12:13)或高复(NPK16:16:16)25~30公斤;见绿就施提苗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秸秆还田量大的亩用量应增至12.5公斤左右;越冬前后因苗追施平衡肥,严控返青肥,为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攻大穗提供空间。油菜生产要求施足基肥、补施苗肥、重施蕾苔肥,肥料运筹为基苗肥:腊肥:蕾苔肥比例为5:1:4。基肥一般亩施油菜配方肥(NPK16:9:11或16:8:16)或高复(NPK16:16:16)30公斤加硼肥0.5公斤;移栽油菜活棵后及时追施苗肥,亩施尿素10公斤;直播油菜一般在3叶期亩施尿素7.5~10公斤;越冬期结合中耕松土增施农家肥;蕾苔肥提倡早施、重施、两次施用。

  五、抗灾应变

  各地要树立全程防灾减灾意识,坚持主动抗灾应变,从播种开始就要落实好抗逆措施。

  1、抗逆播种,差中争好。对于稻茬小麦,重点要防止土壤湿度偏高,在水稻收获前10天断水排水,特别是秋播期间如遇连阴雨天气要增开稻田排水沟,及时排水降渍,创造适播墒情,适时抢收抢种。若遇久旱失墒严重,要抢墒、造墒播种,墒情不足影响出苗时,可播后沟灌洇水,速灌速排,不能大水漫灌。

  2、种子处理,防病壮苗。小麦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多种病虫害,是小麦生产中最省工节本、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促进齐苗壮苗的重要手段。要针对纹枯病、茎基腐病、黑穗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根据植保部门意见选用相应药剂拌种,根据药剂说明书严格掌握用药量,现拌现用,当日播完。

  3、及早开沟,覆土盖籽。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应全面推广小麦播后机开沟覆土盖籽。为确保覆土盖籽质量,机开沟时仑宽应控制在2米左右,仑沟深20厘米以上,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要增加沟系取土量进行仑面覆盖,防止露籽。在距离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要增开腰沟,确保排灌通畅。如秋种阶段遭遇持续降雨的不利气候,机开沟应坚持“宁迟勿烂”的原则,杜绝烂耕烂种现象。土壤含水饱和、甚至积水的田块,应指导农户在小麦播种前先人工开挖田间爽水沟,排除积水,降渍后播种;机开沟覆土盖籽可推迟至小麦3叶1心前,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时间上愈早愈好,防止因田间积水影响出苗或发生渍害。

  4、配套沟系,排涝降渍。渍害是我市麦油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各地在秋播工作中应把高标准配套田内外三沟作为工作重点,树立“秋播未动,沟系先行”的思想,秋播开始前应组织力量及时整修清理田外沟系,播后在机开沟的基础上,发动农户开通、理爽田内沟系,彻底解决机开沟“两头翘”的问题。特别要重视田头出水沟开挖标准,要求沟宽达到25厘米、沟深达到40厘米以上,做到田内外三沟相通、排水通畅、雨止田干。越冬期结合培土,进一步加深、理通沟系,冬、春季遇降雨或土壤冻融淤塞沟系,应突击疏通,切实做好降湿防渍工作。

  5、培土镇压,防冻保苗。冬前至越冬期结合清沟理墒做好培土,在墒情适宜时做好镇压,对于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更应重视小麦的培土镇压工作,做好冬季田间管理,提高抗寒能力,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及时追施恢复肥。

  6、科学化除,防止药害。近年来小麦杂草危害总体偏重,部分杂草抗性强、防除难度大,要坚持综合防治、除早除小的防治策略。有条件的在前茬水稻收获后进行深翻(深旋)整地,将土壤表层杂草种子翻埋于土壤深层,抑制出苗,减少杂草基数;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进行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杀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化除。近几年我市小麦拔节期提前,春草补化除时间紧、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要高度重视冬前化除,根据植保部门意见科学开展化除,同时注意施药期间气温,避免寒流来临前后用药,防止药冻害发生。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