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宜兴市人民政府 >资讯中心 >要闻动态

汤国振:勤于钻研的创新尖兵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5-05-13 08:53:06    浏览次数:112

  5月6日,位于经开区的宝银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高级工程师汤国振头戴安全帽、手持测量工具,正忙着查看刚下线的核电蒸发器用690合金U形管。他仔细比对管壁厚度数据,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摩挲管材表面,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瑕疵。入行三十余年来,汤国振不断学习钻研、探索创新,带领团队打破技术壁垒,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992年,21岁的汤国振怀揣着投身实业这一炽热理想,踏入了市精密钢管厂(宝银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入职后便赴上海第五钢铁厂学习培训。培训期间,他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苦练操作技能,还刻苦钻研钢管制造理论和生产工艺,写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正是凭借这份专注与努力,他很快在一同入职的工友中脱颖而出,学习培训结束后就获得了参与年产1500吨不锈钢精密无缝钢管项目的机会。虽然不是主力成员,但是这一突破国内精密加工技术瓶颈、为机械和化工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的项目,让汤国振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更加坚定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决心。此后,汤国振似一块极度渴望知识的海绵,不仅自学《金属学》《金属热处理》等专业书籍,参加继续教育,完成大专、本科学历提升,并接受中级、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还多次赴国内知名大学和设计研究院所交流学习。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年产15000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高低加U形无缝钢管等项目,积累实战经验。这些宝贵经历,让汤国振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专业知识更为丰富,为他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6年9月,公司迎来一次重大发展——研发生产核电蒸发器用690合金U形管,汤国振被任命为该项目组负责人。当时,国外仅3家企业能生产该产品,并对我国实施严密技术封锁,设备可靠性、生产工艺流程合理性等难题接踵而至。其中,生产工艺布置中的物流问题率先成为“拦路虎”。汤国振回忆道:“产品管长30米,壁厚只有1毫米且精度高,难以在车间内正常流转。最初设计的近800米‘一’字形厂房布置方案,带来了巨大的物流和管理难题,一度让项目建设陷入僵局。”那段时间,汤国振和团队日夜钻研,反复查阅资料、研究设备图纸,一心寻找破局之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从汽车和面包的流水线工作中获得启发,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和优化,最终建成328米长加横跨形成“U”字形的工艺布置。这一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产品的物流和管理难题,以及超长管材需在多个生产跨区多次转向的技术问题,还推进了核电蒸发器用690合金U形管的国产化,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创新的道路上,汤国振前行的脚步一刻不停。多年来,汤国振带领团队承担或参与863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产业化供货,并成功研制完成我国最新型国防重点型号项目,实现交付及批量化供货,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如今,身为宝银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重大工程项目总指挥的汤国振,依然奔忙在生产、科研一线,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建设科技强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