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046317/2025-02585 | 生成日期 | 2025-05-21 | 公开日期 | 2025-05-21 |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水利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 | 水利、水务 | 体裁 | 其他 | |
关键词 | 河流,湖泊,水务 | 分类词 | 水利,气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水利科普|“十六字”治水思路 |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长期面临的基本水情。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节水优先”,治水包括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环节,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节水优先,就是要把节水摆在最前面,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节水优先”可理解为:在治水理论和实践中、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环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全过程,城镇、乡村、家庭等各用水户,都应该把节约用水放在前面。
“空间均衡”,必须将人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达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要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匹配。
“系统治理”,是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两手发力”,是从水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提高水治理能力。无论是系统修复生态,扩大生态空间,还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分清政府该干什么,哪些事情可以依靠市场机制。